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全国教育大会号召,全面践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强化科学教育普及,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部署要求,5月15日至17日,兰州大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组织近百名师生前往陇南市成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全国教育大会号召,全面践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强化科学教育普及,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部署要求,5月15日至17日,兰州大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组织近百名师生前往陇南市成县东街小学开展“身边化学”科普活动进校园活动。
陇南市成县东街小学科普进校园现场
在成县东街小学的科普课堂上,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团队立足学科特色,精心设计“理论奠基+实践探索+互动体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将抽象的化学原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趣味实验。袁呈山老师以“生活中的有机化学”为题,从馒头发酵的微观世界到衣物纤维的分子构成,用通俗语言揭示科学奥秘;张一达老师则通过“猫咪化学”情景课堂,以萌趣实验演绎酸碱中和反应,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种子。
在沈永雯、邵向锋等老师的精心筹备下,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们分批次地参与了6项趣味科普实验,现场充满着热烈的探索氛围。
化学化工学院师生组织学生开展趣味化学科普
在“神奇的紫甘蓝”实验室里,李小龙、卞凤玲、罗尚文老师引导学生分别滴入白醋和小苏打溶液,看着液体在杯中逐渐变幻出粉色和蓝色,学生们兴奋地互相分享着自己的发现,热烈讨论着其中的奥秘。在“牛奶彩虹”实验室里,徐向阳、胡征、吕廷洪老师将蘸有洗洁精的棉签点在牛奶表面,色彩瞬间如烟花般扩散开来。在“水果电池”实验室,陈小明、郭跃萍、李莲花老师指导学生们不断调整金属片的位置和连接方式让小灯成功亮起时,实验室里响起阵阵欢呼。在“茶水变变变”实验室,戴芳、杨柳、粘琳格老师指导学生将黄色的茶水变为可以写字的墨水,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这个实验中的原理。在“变色摇摇乐”实验室,鲍旭、杨秀平、吴莉老师一边看着学生们在摇动水瓶时颜色的变化,一边详细讲解着其中的奥秘,孩子们在一阵阵感叹中开心实验。“大家看这像不像平常使用的牙膏或是大象的鼻子?”在陆广农、谢新刚、俞娥老师的一系列实验操作后,双氧水与洗涤剂在碘化钾粉末的催化下喷涌出一股如“大象牙膏”形状的泡沫。
陇南市成县东街小学学生体验“牛奶彩虹”等化学趣味实验
在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中,“身边化学”科普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和科普益行社成员们化身“科学魔法师”,为大家带来了“液氮造云”“红绿灯实验”“火焰掌”等多个趣味横生的互动实验。
“身边化学”科普志愿服务队开展趣味科普展示体验活动
此次趣味化学实验展演活动覆盖全校三千余名学生,不仅为成县东街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通过“理论+实践+互动”的立体模式,让化学从课本走向生活,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与动手能力,更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科普实践,更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化学化工学院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科普教育为切入点,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新活力。
化学化工学院师生与东街小学师生合影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化院师生们还前往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活动中,大家重温红军在哈达铺的峥嵘岁月,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图片,深刻感悟革命先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伟大长征精神。参与活动的师生纷纷表示,要倍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继续发扬和传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兰州大学)、天然产物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有机化学教工党支部、大化中心教工党支部、高分子化学教工党支部、分析教工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以及兰州大学“身边化学”科普志愿服务队、科普益行社、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参与活动。
来源:兰州大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