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减肥新宠!彩椒成办公室标配,背后竟是百亿减脂市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2 10:00 1

摘要:我端着一盒低卡水果从每个同事的餐食面前路过,意外发现每个人的健康餐里都出现了一个蔬菜:彩椒。

每年5月,我们办公室的餐饮健康指数都会爆表:

上个月还在嗦和府捞面的凯斯,一脸麻木地啃起了赛百味。

注重外卖口感品质的老K,也从各种家庭小炒回归到超级碗。

我端着一盒低卡水果从每个同事的餐食面前路过,意外发现每个人的健康餐里都出现了一个蔬菜:彩椒。

轻食、中式健康餐里有,狠人如张姐,直接在把彩椒当黄瓜啃。

一年一度的减肥巅峰战开赛我知道,这彩椒开会是怎么个事儿?

当一个办公室出现彩椒的时候,证明全国办公室里都已经“彩椒遍地”了。

我点开各大社交平台一搜才知道,在我傻傻吃水果升糖的时候,

“彩椒减肥法”已经成了2025年最热减肥法之一。

据说,彭于晏靠它减了32斤,普通人日瘦1斤不是梦。

在小红书上,关于彩椒的浏览量高达9000多万,

抖音平台上相关话题的视频播放量累计近5000万次,很多人是一箱一箱地买。

作为减肥界神农,我立马发动“尝百草”的精神,打开盒马准备买来试一试。

但“三个彩椒17.9”的标签,让我感到心寒且陌生:

彩椒,你个浓眉大眼的,啥时候偷偷背叛了咱们无产阶级?

彩椒,减脂界新贵

打工人控制体重,难就难在吃饭上。

作为一个从入职就开始减肥的打工人,可以很自信地说:

上班减肥,好减😏,说实话,分分钟掉十斤😏,不用一星期,三天👌。

为什么我不减了,要脸👋。

咱一打工人儿,首先得对得起自己的胃,要是吃不好,这一天的工作也别做了,这丢掉的就说不准是赘肉还是理智了。

毕竟如果每天吃健康餐生活,体重倒是控制住了,但心早死了。

一周总热量不超标的情况下,糊弄生命体征,狠狠吃点垃圾食品,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 图源:小红书用户@成云

而彩椒,堪称“糊弄生命体征”的完美食物:

自带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健康基因,而且每100克彩椒只有26大卡热量,一周吃1天彩椒,就能让我多吃一顿糟粕醋火锅!

彩椒减肥虽不能让我拥有“日瘦1斤”的美梦,却能让我吃到好得变开朗啊!

事实证明,人还是不能冲动,不然就像在厨房和三色彩椒大眼瞪小眼的我一样,满心满眼地困惑:

这玩意儿能好吃吗?这玩意儿吃得饱吗?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闭着眼啃了一口,瞪着眼吐了出来,一口下去又脆又水还有点辣的口感有点恶心,第二口我怎么也啃不下去了。

那一天我确实爆瘦了1斤,因为吃完一个之后,胃排斥到吃不下别的了。

张姐看着我苍白的脸,忍不住说:“哪有人生吃彩椒啊!你得配货啊!”

配货?和买爱马仕一样?彩椒啥时候这么高贵了?

在我不知道的日子里,彩椒早已超出蔬菜范畴,变成减脂餐的黑洞了。

彩椒这东西,好吃在脆脆的口感,难吃在“寡淡”。

这一特性恰恰是最好的零食打底。

用彩椒蘸厚酸奶,会丰富酸奶的口感和质感,如果想要多一点味道,芥末、生抽、蜂蜜、糊辣椒....你想要什么味道,彩椒都知道。

更何况,彩椒还有一个其他蔬菜无法比拟的特点:

空间够大,够能装。

如果你比较优雅,相较“量”更注重视觉效果,你可以用牛肉饼、煎蛋来给彩椒建个隔断,瞬间一个低卡版“椒满分”就完成了。

如果你想创造新纪录,彩椒的空间就能成为贝果洞,装下你的一切想象力。

“椒满分”都建起来了,再塞点西红柿、生菜进去,不就是三明治?

〓 图源:小红书 @向日葵

饭量大没关系,建别墅区就好了。

一个装酸奶,一个装满牛肉,再来一个塞上糙米饭。

虽然很简单,档蛋白质、碳水、膳食纤维、脂肪齐齐整整,muji看了都得说句“极简得地道”。

而饱受地铁安检之苦的打工人,已经把彩椒完成可食用饭盒了。

用杂粮饭打底,把洋葱炒牛肉、番茄炒蛋、小炒牛肉、煎鸡腿肉、烤鸡腿肉、炒白菜、煎牛肉、炒莴笋、辣椒炒鱼腐、芹菜炒牛肉放中间。

再点缀上点青菜,保鲜膜一裹揣包就走。

包容性足够高,而且完全没有洗饭盒的困扰,堪称天选带饭食材。

就算是早高峰在人群中挤烂了,午餐不过从口感分明的健康餐,变成味道更丰富西兰花口蘑牛肉饭、番茄牛肉烩饭、莴笋牛肉饭、番茄玉米胡萝卜饭.....

“它虽然不美观了,但更入味了!”

这些吃法看似让我手里的两个彩椒未来十分光明,但当我把14.9的厚酸奶加入购物车,却又陷入了“该给厚酸奶配啥货”的忧虑里。

我打开冰箱,准备践行一下懒人带饭的办法,又陷入了另一个哲思里:

“我不是为了糊弄生命体征才买的彩椒吗?”

不方便也不便宜,完全反着都市生活逻辑来,彩椒你到底在火什么啊!

减肥,新时代涨价密码?

首先,我是新时代女性,我支持身材多元审美。

但我也承认,彩椒后面挂着的“减肥”二字,对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再新的独立女性,到了中年也忍不住为“怎么不长胖”而焦虑,更何况我还真的爱吃。

而当彩椒站在减肥榜上的时候,我不禁疑惑:

这还是我认识的,“最该被淘汰的椒类排行榜第1名”吗?

打我记事开始,彩椒在我家的餐桌上就只能算“提亮菜品”,因为含维c顿顿餐桌都有,不吃还会挨打,堪称童年噩梦。

能为了减肥啃一箱彩椒的人,你瘦是你应得的。

能品味彩椒美味的人,你们瘦也是应该的。

原本,这个市场供需关系是和谐的:

黄彩椒市场需求量不大,因此种植面积也不大,以供点缀餐桌、爱吃彩椒、想用彩椒减肥的极端人士特供足够了。

结果今年不知道谁放大了“彩椒减肥法”的效用,彩椒突然就供不应求了:

去年9月底,黄彩椒才卖2块多,今年黄彩椒产地价从7元涨到17元,行情暴涨140%。

甚至火爆到“下午就卖光了,常常需要补货”的情况。

但只要你尝试过一次彩椒吃法,在咂摸风味的同时,会咂摸出一股荒谬来:

蘸酸奶,为什么不直接喝酸奶呢?

低卡麦满分的味道比不上原版就算了,价格却比麦满分套餐价格还要高,图啥呢?

就算当可食用饭盒,又便宜又美味的东北大饭包难道不香吗?

为啥所有东西沾上减肥,都变得贵且难吃呢?

当然,彩椒站在蔬菜底层得自救,看市场给自己立人设是生存所需。

如今的消费市场,财富密码之一就是“减脂”。

经典如魔芋,靠着饱腹感强、热量低的特性在一众食材中杀出重围,魔芋零食、魔芋代餐、魔芋米、魔芋面........

形态不断变化,价位一路飙升,更是形成了自己的庞大市场:

魔芋零食市场年增20%以上,天猫销售增幅47%,如今市场规模已达到60亿元。

魔芋的“减脂title-提价-大规模市场化”这一套,还能套用在手作欧包、红菜头等超级食物,以及三文鱼等优质脂肪身上。

那么自然,也能套用在彩椒头上。

只要市场还在,不是彩椒也会有下一个“低脂健康”的食物爆火,不是彩椒也会有下一个因为“减脂”而提咖的食材出现。

到最后,人到底是因为“东西太贵,吃不起”而变瘦的,而是因为“热量低怎么吃都不胖”变瘦的。

答案却变得模糊起来。

而比起关心下个要火的食材是什么,我更想知道的是:

为啥人人都在减肥啊?

年轻人,困在减肥焦虑里

上网上多了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比我工作还多的东西的,那就是:

减肥法。

大名鼎鼎的16+8、轻断食就不说了,放眼望去,减肥法的世界广袤无垠:

以明星名字分类的,如伊能静减肥法、黄晓明减肥法、虞书欣减肥法,这可能也是我和他们距离最近的一次。

以网红名字分类,窦月、一只白、cc......这些名字拢到一起,完全可以加入“你可能不认识我,但一定看过我的减肥法”的抖音热门合集里。

还有以食材分类的、以热量分类的、无法细化赛道的等等等等,我们写过的“营养快线”在其中只能算九牛一毛,雨入大海。

一年365天,天天都有新减肥法,全网减肥法合起来,恨不得比地球腰围都要粗。

不一样的是,今年的官方减肥热潮,似乎尤其热。

这边京东推出“减肥给钱”的活动,瘦5斤给500,瘦6斤给600,以此类推,1000封顶。

隔壁迪卡侬用优惠券诱捕消费者,“两个月瘦8斤就可以领取价值50元的优惠券”的力度比不上京东,但看起来设置的减脂速度很科学健康。

国家卫健委也偷偷发力,根据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分别推出了相应的健康餐食谱。

全民减肥,到底是身材焦虑还是社会危机?

从数据上来说,中国人的肥胖问题十分严峻。

据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肥胖率最高的国家:

2021 年,中国 25 岁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达到 4.02 亿,远高于印度的1.80亿,和美国的1.72 亿。

据预测,2030 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 70.5%和 31.8%。

如果不加以控制,2050 年中国 25 岁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将增至 6.27 亿。

肥胖不仅仅是体重秤上的数字,其与 2 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等 200 余种疾病强相关,

还会增加 13 种癌症的发病率。

可以说,中国人减肥确实迫在眉睫。

吊诡的是,身边每个人都在努力减肥,而每个人都在不可避免地变胖。

全网铺天盖地的营养师、减肥法,让大家知道“减肥本质就是在健康吃饭的情况下创造热量缺口”,也把很多减脂营销植入到了大众脑子里。

对于很多人来说,面对一份食物,思考已经不再是“是否美味”,而是一套科学换算:

它有多少卡路里,能不能满足6种基本元素?

这当然是科学,但生活不能只靠科学。

当我们把食物简化成一个个数字,给食物贴上「好」或「坏」的标签,每一口都与热量赛跑,每一秒都在量化卡路里,让享受美食变成一场审判……

这是一场比肥胖更大的危机。

打工人的生活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而是一重又一重的考验,“忍受饥饿的痛苦”与“体重增加的恐惧”。

会在老板骂声、客户第10版修改意见、父母电话面前,变成“暴饮暴食”的放纵。

因此,与健康饮食走红相对应的,是各种高热量食物的爆火:

黄油年糕、玉米蛋挞、猛犸面包、酱多多......

世界仿佛分裂成了两面,一面是极度自律,一面是极度放纵,两者却是同一个逻辑:对自己的情绪剥削。

生活的困难太多,放松紧绷的神经并不容易。

那当你吃午饭、晚饭的时候,希望你能细嚼慢咽,关掉脑中计算器,用五官品尝一下手中的食物,然后告诉自己:

这是食物,不是爱。

来源:汉源健康大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