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亡国降将,却能下岗再就业,靠能力在中亚复国,绵延近百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10:13 1

摘要:辽保大三年(1122年)四月十三日,西南路都统耶律大石成为一位人人唾弃的辽奸,带着金人攻打末帝天祚帝的青冢寨大营。

辽保大三年(1122年)四月十三日,西南路都统耶律大石成为一位人人唾弃的辽奸,带着金人攻打末帝天祚帝的青冢寨大营。

天祚帝本就穷途末路,加上还有自己人的带路,根本来不及进行有效的抵抗,只能匆匆逃走,史载,金人这次突袭,俘虏了大量宗室、诸妃、公主、从臣,“得车万余乘”,算是消灭了天祚帝已经为数不多的资本。

耶律大石

战后,完颜阿骨打大力夸奖立下头功的耶律大石,称赞其“虽非降附,其为向导有劳,可明谕之”,而后命人“赐之妻”。

被敌国俘虏,即便不能殉国也不能带路,耶律大石却甘愿当“辽奸”,是贪生怕死吗?

非也,几个月后的一天晚上,耶律大石趁女真人不注意,偷偷就带着五个儿子放弃了欣赏他的金主,一路跑到了天祚帝身边。

此时的天祚帝打算整合力量反攻女真人,急需耶律大石这样的悍将,当然,他也不知道偷袭自己青冢寨大营的人就是眼前这位,不然非砍了他不可。

这边天祚帝急切切想要整顿兵马决战,但有被俘经历的耶律大石现在对女真人的力量有着清醒的认识,坚决反对立即出兵决战,建议天祚帝“当养兵待时而动”,但一门心思要反攻的天祚帝现在哪里还听得进去?

明明是一条死路天祚帝还往前跳,已经被俘一次的耶律大石不愿和他一条路走到黑,杀掉天祚帝身边悻臣萧乙薛、坡里括后,带着二百名亲随顶着风沙,来到了可敦城自立门户。

01

可敦城,是辽朝西北路招讨司驻地,也就是今天蒙古国土拉河上游附近,是当时辽朝最后的军事力量所在地。

可敦城位置

别看地处蛮荒之地,但这里有着十万匹战马和两万铁骑,还有发配过来的汉儿、女真、契丹罪犯,属于日后复兴的重要战略点。

事实上,在耶律大石来之前,梁王耶律雅里就已经来了,不管在身份还实力上,都远超耶律大石。

可惜梁王耶律雅里的能力实在堪忧,承担不了复兴契丹的伟业,因疏于管理,其部曲很快就被耶律大石收编,趁着辽朝的威望还在,耶律大石立即召集当地十八部长官酋长,一番慷慨陈词,希望各部能够“翦我仇敌,复我疆宇”,成功当上了盟主。

不过见识过金军勇猛的耶律大石并没有头脑一热立即出兵,而是趁着女真人围剿天祚帝以及金宋之间混战之际休养生息,且积极拉拢附近的蒙兀儿人部落,令其断绝向金朝输送战马,然后时不时的偷袭一下女真人。

甚至打算派遣使者前往南宋,相约一起进攻,但南宋这边一心求和,且辽国已经覆灭,根本不搭理苟延残喘的耶律大石,南北夹击的计划落空。

另一边,金太宗在俘虏天祚帝后,打算出兵灭了可敦城的契丹人余孽。

金天会七年(1130年),金太宗派辽国降将耶律余睹进攻可敦城,可耶律余睹还没到可敦城就因粮草耗尽,无奈退兵。

这边金人进攻失败,那边耶律大石也明白,大漠,既能成为自己和金人之间的天险,也能成为自己复兴大辽的天堑,而且宋人又不愿意联合进攻,光靠贫瘠的可敦城如何打赢已经入主中原的金人呢?

尽管复国希望渺茫,但耶律大石不愿放弃,既然可敦城不足以支持自己复国,那就寻找一个富饶之地,等兵强马壮之后再来也不迟。

耶律大石位置

说干就干,金天会八年(1130年)二月二十二日,耶律大石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祖宗,率部西征。

当然,所谓的西征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一次逃亡,加上辽国覆灭,威望不在,不少草原部众不愿意再听从辽朝的调遣,耶律大石能够带走的,仅仅只有万余人而已。

可惜初次西征的过程惨不忍睹,先在黠戛斯人部落碰了一鼻子灰,黠戛斯人当初灭亡了回纥汗国,但现在已经极度衰弱,兵力不足万人,但即便如此,依旧能击退耶律大石的进攻。

征讨在黠戛斯人失利后,耶律大石进入了东喀喇汗国后,却遭遇当地军队迎头痛击,损失惨重,不得已向东撤退,途中又遭遇高昌回鹘大军的阻击,损兵折将一路仓惶东窜,好在耶律大石提前在额敏河筑城防守,这才没有灰头土脸败退到可敦城。

中亚局势

不过此次西征也不是一无所获,靠着自己出色的政治能力加上当地游牧民族的草原归属感,耶律大石一次性就从东喀喇汗国挖走了近两万户牧民,随后的两年间,耶律大石不断分化瓦解对手,吸收笼络在大量游荡在中亚地区的突厥人等东亚游牧民族,人口一度达到了四万户,共计二十余万人。

而在此期间,耶律大石执行休养生息之策,厉兵秣马,等待下一次出征的时机。

金天会十年(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称帝,改元“延庆”,复兴了大辽,史称“西辽”。

鉴于自己势力内有大量突厥部族,耶律大石还自称“菊儿汗”,意味“汗中之汗”。

趁着称帝之威,耶律大石打算征讨相对软弱的高昌回鹘,这一次,高昌回鹘很干脆,没有反抗,直接选择投降,史书记载“大宴三日,临行,献马六百、驼百、羊三千,愿质子孙为附庸”。

至此,高昌回鹘并入西辽版图。

拿下高昌回鹘后,下一步就是征讨东喀喇汗国。

相对于蒸蒸日上的耶律大石,东喀喇汗国现在国内矛盾尖锐,境内游牧民族康里人和葛逻禄人的时不时叛乱,以至于新汗王易卜拉欣无法镇压,听闻耶律大石对这些游牧民族有很强的威慑力,就请求耶律大石前来都城巴拉沙衮进行镇压,殊不知耶律大石就等着这个机会。

对于耶律大石而言,康里人和葛逻禄人的叛乱不值一提,很快就被平定,接下来就是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最初的西辽疆域

耶律大石也不装,迁都巴拉沙衮,直接将东喀喇汗国并入西辽,易卜拉欣改封为土库曼王。

03

连吞两国,士气正旺,耶律大石打算东征金朝,毕竟他这么多年努力,就是为了回到故土。

只是西辽的统治核心距离中原有万里之遥,这次远征行动不出意料的失败了,“行万余里无所得,牛马多死”,七万大军全军覆没,此战过后,耶律大石只能被迫放弃东征复国的计划。

旧土不能复归,拿只能在中亚复兴大辽了。

东征失败三年之后,西辽恢复了实力,耶律大石再次踏上了西征之路,很快就摧毁了西喀喇汗国的军队,尽管军事上获胜,但耶律大石明白,中亚地区民族宗教关系复杂,自己可以武力打天下但不能武力治天下,因而他没有进一步行动,反而派出使者化瓦解对手,试图让西喀喇汗国不战而降。

西喀喇汗国位置

果然,耶律大石的分化工作卓有成效,老朋友,葛逻禄人发起了叛乱,将西喀喇汗国的马赫穆德汗残存的军队彻底消灭,不得已,马赫穆德汗只能寻求塞尔柱帝国的苏丹桑贾尔求援,桑贾尔亲率十万大军前来增援。

当时的塞尔柱帝国统治着从小亚细亚到河中的广大领土,是当时的西亚霸主,并且刚刚挫败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打得十字军灰头土脸。

葛逻禄人自知不是对手,立即向耶律大石求援,耶律大石则亲率麾下七万将士前来支援。

耶律大石毕竟受到汉文化熏陶,为了师出有名,他遵循先礼后兵原则,亲自写信为葛罗禄人求情,桑贾尔异常嚣张,不仅拒绝,且要求耶律大石改信伊斯兰教,甚至嚣张表示:“我的战士甚至能用弓箭把头发射断。”

巅峰时期的塞尔柱帝国

消息传来,西辽众将群情激愤,纷纷要求处死死者,耶律大石则摆摆手,让使者拿一根针扎断自己的一根胡须,但不管怎么用力,针始终不能扎断,耶律大石借此嘲讽:“你用针尚且无法扎断自己的胡须,你的同伙安能用箭射断头发?”

这番话既争锋相对,又振奋了士气,见军心可用,耶律大石立即率大军启程,贾桑尔闻讯亦率军出发,双方在卡特万草原遭遇。

双方共计十七万大军,一个是老牌中亚霸主,一个是新兴的帝国,都想争夺中亚的霸权,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战前,桑贾尔采取常规部署,将大军分为四个部分,其中自己带领中军,西吉斯坦国王指挥左翼,桑贾尔的宰相指挥右翼,精锐的老兵负责殿后。

而耶律大石则背靠达尔加姆峡谷布阵,将主力集结于阵后的峡谷外,左右两翼仅各有两千五百余人,剩下的则是各两万的后军。

塞尔柱骑兵

战斗爆发后,兵力薄弱的的西辽左右两翼迅速撤退,至于耶律大石则按照计划带着两万中军向左撤去,此时,西辽的右翼已经被迫离开战场,趁这个机会,西吉斯坦国王迅速率兵前进,打算分割西辽的大军。

桑贾尔同样看到这个情况,一方面让右翼拖住西辽军队,一方面则立即率军和西吉斯坦国王汇合。

只是一番冲锋后,两路大军顺利冲进了狭小的达尔加姆峡谷中,而谷内则是等着他们的敌葛逻禄人,眼看塞尔柱人纷纷冲进去,一直不动的西辽后军迅速从两侧发起进攻,不断将塞尔柱军队向峡谷内挤压。

卡特万之战

另一边撤退的右翼则迅速集结进攻,到了这里,胜负已经明了,被前后夹击的塞尔柱人士气崩溃,纷纷溃逃,桑贾尔仅以身免,称霸中亚多年的塞尔柱帝国就此衰弱。

04

这一战,算是西辽的立国之战,耶律大石的威名传遍了欧亚大陆,西喀喇汗国和花刺子模迅速向西辽投降,西辽在疆域上达到了巅峰。

胜利后的耶律大石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继续准备他的东征大业,但卡特万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年,也就是西辽康国十年(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了,时年五十六岁。

而他复兴的大辽国却在中亚绵延了近百年,成为中亚的霸主。

值得一提的是,耶律大石的庙号是德宗,和他的功绩相比,这个“德宗”有些名不副实。

毕竟在我眼里,耶律大石算得上是一个英雄。

何为英雄?沧海横流,中流砥柱者可称为英雄,生逢乱世,建邦立国者可称为英雄,毫无疑问,耶律大石是一个英雄,但自古英雄多寂寞。

纵观耶律大石的一生,宗室出身,却能进士及第,翰林班列,且很快成为一方节度,前途不可限量。

耶律大石称帝

可谁知女真人的到来,迅速速击碎了腐朽的辽帝国,天祚帝众叛亲离,辽国统治迅速崩溃。

危亡之际,耶律大石扶大厦于将倾,两次击退宋人的进攻,燕京陷落后,力排众议,投奔天祚帝,但目睹天祚帝昏庸无能后,毅然决然和天祚帝决裂,带着二百名亲信出走。

他的北上,也是其成就伟业的关键一步。

而在可敦城,他休养生息,意图复兴辽国,却遭到金人的讨伐,接连失利,不以为意,大丈夫能屈能伸,背负国恨家仇的他没有选择和金人血拼,而是选择退让,带领族人向西,在一个陌生的世界开辟基业。

一路风餐露宿不说,还要说服和战胜西进路上的各个部落,短短十余年,就建立一个称霸中亚的大帝国,最终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虽不是汉人,但却与汉人无异,在中亚一堆伊斯兰教而又非汉人的情况下,坚持用汉人年号,信佛教,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缔造了西域唯一的一次逆伊斯兰化,其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至于耶律楚材说他:“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

1208年的西辽

最离谱的是耶律大石后来成为支持基督徒精神世界支柱,即基督教国王约翰王的原型。

回过头来,在看看这位契丹唯一的进士、立过皇帝、击败宋军、当过金人俘虏、出征中亚、自立为帝的人,可以说耶律大石的这一生,相当硬核。

只是历史上史籍浩如烟海,但对大石的记载却少之又少,也让后人耶律大石多了一份郁闷和不公。

参考资料:

【美】魏特夫、冯家升:《辽代中国社会史》,2012年

纪宗安:《西辽史论.耶律大石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

【清】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2015年

【元】脱脱:《辽史》,中华书局,2013年

魏良弢:《西辽史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

来源: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