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张家老四,从小在新湾村长大。说起我们村,那可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口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河边杨柳依依,村里人都说这是个风水宝地。可我们这一大家子,前半辈子可没沾上这风水的光。
(本文为 杨花惹暮春 头条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感谢您的评论,点赞,转发。
本人根据身边生活创作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如有雷同,请多赐教。
我是张家老四,从小在新湾村长大。说起我们村,那可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口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河边杨柳依依,村里人都说这是个风水宝地。可我们这一大家子,前半辈子可没沾上这风水的光。
那天早上,我正在单位处理账目,接到二嫂陈月娥的电话。她语气急促地说:"小梅啊,赶紧去省人医,你大伯不行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大伯张建国住院这事我是知道的,去年查出肝癌晚期,这半年来我们几个轮流去医院照顾。可前两天去看他时,虽说人瘦得皮包骨头,但精神还行,还跟我说想吃家乡的馄饨。
赶到医院,走廊里已经站满了人。二哥张建军正焦躁地来回踱步,见我来了,使劲儿掐了掐眼睛:"来得正好,大伯一直念叨要见你。"
病房里,大伯躺在床上,脸色蜡黄,眼窝深陷,哪还有当年那个威风八面的建材老板的样子。大伯母王玉华坐在床边,一边抹眼泪一边给大伯擦脸。三弟张建华倚在窗边,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
"小梅来啦..."大伯的声音虚弱得像一缕游丝,我赶紧走到床边。
"大伯,您想吃馄饨不?我让三弟去买。"
大伯摇摇头,示意我们都凑近些。他艰难地开口:"我...我想好了,所有的财产...都给建华。"
这句话像一颗炸弹,在病房里炸开了。大伯母当场就晕了过去,被医生护士抬出去急救。二哥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指着大伯的鼻子就要骂,被我一把拦住。
三弟张建华愣在那里,半天才回过神来:"大伯,您这是说的什么话..."
看着三弟发愣的样子,我忽然想起了19年前母亲临终前的情景。那时候母亲躺在老屋的木板床上,拉着我的手说:"小梅啊,你要记住,要照顾好建华,他命苦..."
那时候我们都以为母亲是疼爱小儿子,可现在想来,母亲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大伯的葬礼办得很体面,毕竟是新湾村首富。可还没等香火熄,争吵就开始了。大伯母拿出一份遗嘱,上面白纸黑字写着财产平分。二哥带着律师来闹,说三弟这些年不孝顺,连年都难得回来过一次。
可三弟却出奇地沉默,每天天不亮就去大伯坟前坐着,一坐就是大半天。
那天我去收拾大伯的遗物,在床底发现了一个上了锈的铁皮盒。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叠发黄的欠条,还有一封信。
看完信的那一刻,我的手不住地发抖。原来19年前,三弟瞒着所有人,东借西凑了40万给大伯救急。那时候大伯的建材生意差点垮了,是这笔钱让他东山再起。
(未完待续,将继续按照大纲展开后续情节,保持乡土气息和细节描写的特色)
为了还这笔钱,三弟过得有多苦?信里说他在工地上搬砖,晚上去码头卸货,就连过年也不敢回家,怕母亲看出端倪来。大伯发誓这辈子不说出这个秘密,可他哪里知道,母亲其实早就看出来了。
我翻出母亲的老日记本,上面写着:"今天在镇上碰到了建华,他不敢认我,低着头就走。我远远地看着他,身上的工装褂子都洗得发白了,手上全是茧子。这傻孩子,为了他大伯的事,把自己搞得这么苦..."
记得那时候村里人都说三弟不成器,做小生意赔了本,躲出去了。可谁知道他是为了还债,在外面打零工。那时候我们几个都忙着自己的生活,也没人过问他的境况。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二哥站在门口,脸色不太好看:"小梅,你...在看什么?"
我把信和欠条递给他。二哥的手也开始发抖,脸色一会红一会白。"这个傻小子...这个傻小子..."他一遍遍地念叨着,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
"怪不得那年,他连自己儿子上学的学费都拿不出来,还是我骂骂咧咧地给垫上的。"二哥用袖子擦了擦眼睛,"我还说他不是个东西,连个学费都供不起..."
大伯母也看了信。她默默地走到祠堂,对着牌位跪了很久。"其实...我一直都知道。"她低声说,"那时候建国突然有了一大笔钱,我问他,他不肯说。后来有一次,我看到他偷偷在数钱,还抹眼泪。我就知道,这钱来得不容易..."
第二天一早,我们几个来到大伯坟前,三弟还是老样子坐在那里。二哥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一个熊抱:"傻弟弟,你受苦了!"
三弟愣了一下,随即明白我们是知道了。他扯出一个笑容:"都过去的事了。大伯对我很好,这些年一直在帮我。"
"那你为啥不早说?"我忍不住问。
"说了有什么用?"三弟摇摇头,"大伯这些年没少偷偷接济我,让我东山再起。可他却总觉得亏欠我,临终前非要把财产给我。这哪里是财产?这是一份亲情啊。"
说着,三弟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这是我的决定,我要把这些钱捐给福利院。"
我们几个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话来。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叮嘱:"照顾好建华,他命苦..."原来母亲早就看出这个小儿子心里的善良。
回到老屋,我站在堂屋的墙根下,望着墙上那张已经泛黄的全家福。那是母亲在世时照的,那时候三弟刚借完钱,站在最边上,笑得那么勉强。
"钱财都是虚的,亲情才最珍贵。"这是母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如今想来,这些年我们是不是太在意钱,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那个从不争不抢的三弟,是不是才是最懂母亲的人?
来源:小马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