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里的春与夏,我们用心感受过;这里的山与水,我们用脚步丈量过。”于社会工作师何方而言,笔记本上的这句话,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标定了未来奋斗的方向。
何方(右)与社区小孩交流。(受访者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小龙
“这里的春与夏,我们用心感受过;这里的山与水,我们用脚步丈量过。”于社会工作师何方而言,笔记本上的这句话,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标定了未来奋斗的方向。
初入大学,就读社会工作专业的何方,对何为社会工作并不清楚。四年大学生涯结束,他对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有了深刻认识——“要让受助者拥有自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毕业后,何方毅然投身社会工作行业,这一扎根,就是12年。
12年间,他跑遍了陇原大地的各个角落。从城市社区,到偏僻山村,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在天祝县的易地搬迁社区,年轻人多半外出打工,“一老一小”成为社区工作的重点。
何方带着团队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倾听居民们的困扰。小孩儿放学后没人看护辅导,他就组织起四点半延时课堂,给孩子们开设兴趣班;老人们闲暇时间很无聊,他和团队就组织文艺社团,给老人们搭建交流的平台;建立起积分超市制度,吸引更多人以“志愿时长”来换取生活用品……
在走访中,他和团队汇总辖区特殊困难群体服务需求、具体困难等信息,建立动态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心理陪伴、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个性化服务,服务特殊困难群众843人次。
“这些社工经常到家里来帮忙,就像家人一样亲切。”天祝县打柴沟镇独居老人陈学存说。
“作为一名社工,一定要熟悉相关民政政策,把惠民政策送到困难群体中去。”何方说,在他的推动下,天祝县建成全省首个社会工作服务总站,将社会工作覆盖到全县19个乡镇,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走访之余,何方会每天整理工作经验。
在东乡,何方和他的团队先后开展驻校社工、基础建设等20余个服务项目,受益1.5万人次;在庄浪,依托当地养蜂的传统,积极衔接社会资源帮助当地发展养蜂产业……通过各种形式的帮扶,让群众受益。
何方不仅关注个体困境,还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创新。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客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纠纷调解室、书画兴趣室、健身室……各类服务区应有尽有。同时,社区里还组织了涵盖各年龄段的志愿服务队,将社区居民吸收进来,一起参与社区治理。
采用“五社联动”的模式,何方联合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一起织起一张基层服务网格,将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何方和团队在社区建立的文化墙。(图片除标注外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小龙摄)
何方先后担任多个公益项目督导、评估专家,参与兰州等9个市州的社会工作服务站评估,参与制定全省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等3项,组织开展一系列全省初创期社会组织、县域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形成了一批影响力广泛的服务机构和项目。
“看着别人在我们的帮助下更好地生活,这份成就感是其他事情无可替代的。”何方告诉记者。
“2013年中国最美社工”“2014年度优秀志愿者”“甘肃省第一批社会工作督导人才”、陇人骄子提名奖……荣誉加身,初心不改。何方把自己的工作称为“春天的事业”,他表示,“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陇原大地上播撒下爱与温暖的种子。”
来源:盛世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