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政事风云,唐宪宗后又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大的风云。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莫过于唐宣宗继位,宦官干政,手握大权的时期,唐宣宗李忱是他们最合适拥立的对象。不过,在李忱继位后,这巨大的转变让众宦官猝不及防。
#文章首发挑战赛#
“表里不一”的人最让人琢磨不透。表面和和善善,内心却一肚子坏水的大有人在。而表面让人放松警惕,必要之时震惊众人的更让人后怕。
唐朝政事风云,唐宪宗后又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大的风云。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莫过于唐宣宗继位,宦官干政,手握大权的时期,唐宣宗李忱是他们最合适拥立的对象。不过,在李忱继位后,这巨大的转变让众宦官猝不及防。
皇家贵族居住的京城内,各处势力云集,作为皇子的李忱又是很多人关注的对象。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做一个“傻子”、“无用之人”也是一种保命状态,也可以说是生活之道,这样的人何尝不聪明呢?
唐宣宗李忱就用切实行动证明了这一说法。
一、“唐宣宗”的上位之路
唐宣宗李忱和唐穆宗是一个时期,都是唐宪宗的儿子。但在他们两个在位期间唐朝又出现了三个皇帝,分别是唐敬宗、唐文宗和唐武宗。但谁又能想到兜兜转转皇位竟回到了当时时期还是“傻子”形象的李忱身上。
每个朝代的皇帝皆有传奇的过往,唐宣宗也是如此。后宫之中,皇子母妃的出身在其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分量,出身低微的,即使诞下皇子,在一众皇子之中,也并不能真正做到“母凭子贵”。
由此,李忱的出身就是这样。李忱的母亲不过是他人的“妾”,还是有罪之身。唐宪宗一时兴起,便留得了他的母亲一命。不久之后,李忱出生了。
唐宪宗对于李忱的关注并不高,当时也不可能成为了皇太子的人选,但皇帝不在意不代表其他皇子们不在意,毕竟他有资格,若是李忱再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或是有其他的异心恐会成为一个强劲的对手。
后宫之中,能得皇帝重视的是上等,李忱自然攀都攀不上。为了保命需要,李忱在外人看来痴痴傻傻的状态,让不少皇子放下了戒心。
并且在一些方面上,李忱的存在感非常的低。其他皇子在皇帝面前争相做出功绩时,他像是在不问世事,甚至是痴憨傻笑。
唐宪宗后的几位皇帝曾对他有过一定的试探,有的不重视,轻轻一笔带过。而有的是真正将其作为了威胁,毕竟有些试探是要命的,而李忱却能每次都化险为夷。
难道“傻人有傻福”?是也并非是这样。因为李忱为保命而伪装,他能将众多的羞辱积压了下来,只不过是在等待一个机会。
明穆宗后的皇帝都是李忱的侄儿,有这样的皇叔在,他们一定程度上放松警惕,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将其看的很紧,并且表面上的尊敬都懒的装,只有表面上的玩和羞辱。
特别是到了唐武宗李炎时,李忱的生命威胁直线上升,李炎想要在不知不觉中将李忱杀害很简单,但在宦官的势力下,李炎的行动一再受阻。而这其中很难说没有李忱的“保命”之技在。
唐宪宗时期到唐宣宗时期之间,皇帝的在位时间较短,除了唐文宗外,唐朝的改朝换代相当的快,李忱作为年纪不大的皇子、皇叔,优势依旧尚存。
后来,唐武宗还专门安排了宦官将其迫害,但奈何宦官看中了这个更好控制的皇室血脉,便就此机会帮李忱逃出了皇宫之中。暂时留得了性命,并躲避了李炎的视线。
李忱之后是落魄的皇族,在民间流浪了很长的时间。此前是深宫之中的算计,此后是民间的苦难。同时也为其继位后的好名声和执政之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宣宗李忱继位,靠着宦官的势力,也让宦官大吃一惊。本以为李忱会是一个听命行事,什么不懂的皇帝,但他执政后,一改往日“痴傻”形象,对于政务不怠慢,对于此前的“报复”也出手甚快。
首先从政务上看,李忱处理朝政大事时,经常忘记更衣、吃饭,甚至工作起来,不分昼夜。大臣们将情况和建议汇报,李忱都会亲自处理并放在心上。用民间百姓的话讲就是:“有这样的皇帝,难得啊。”
这是一方面,“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朝堂大臣更应该约束好自己。最直观的是国舅郑光了,在关系上他没人敢惹,文武百官都得敬让三分,如此在行事上,多是蛮横无理的。
李忱则不惯着,既然做错事,就理应受罚。这一方面李忱真正做到了公正严明,用我们常说的就是没任何人的面子,也没有任何人的感情参和。
在政事上,唐宣宗以唐太宗为标志,效仿唐太宗的做事风格,也以这一标志来约束自己。其中唐太宗所杜撰的书籍,李忱都有熟读和钻研。更在一些方面上授予更多的人。
虽然在一些方面上,唐宣宗不及一些皇帝,其中性格上是一方面,但在宫廷之中这样存在过的人也不少,作为一国之君来说,他勤勉处理政事的行动在一定时期内是得到众人称赞的。
并且唐宣宗结合自己的“流落在外”经历,对一方地区的处理上尤为重视。在藩邸时,民间的疾苦远比他在京城所想。即使李忱作为不受宠的皇子,在生活上不会有大的稀缺,而民间的百姓就不一样了。
这算是一次特殊的“微服私访”,提前进行了观察。而后李忱继位后,首先调整和重视的就是各地的官员,特别是州、县的刺史、县令等。
李忱把对于他们的掌控都放在自己的手上,更将各地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在一些细节上李忱也有把握,最直观的是在官大一级的刺史身上,为切实让行动落下去,他们上任期限满了以后,不能直接去别的地方上任,这时他们需要赶赴京城,待李忱查验。
查验什么呢?李忱需要亲自过问其上任后做成的事情,李忱会有一定的优劣之分,而后在处理上任上这些官员也便会有很大的差距。
这么看来唐宣宗此项事宜在古代皇帝的记载中是很少出现的,李忱的手段也远比他塑造出来的形象还要难猜透。
除了政事上,唐宣宗在军事上也以唐太宗时期的盛世为标志,接连收复了失地,并平定了多地的战乱。一定时期内,唐朝的盛世再度出现,在他继位的十几年里,宦官、文武大臣等皆对李忱有了全新的认识。
果然在复杂的皇宫里,处处都需要留心。
三、“宦官”对李忱的拥立
我们刚刚有提到,唐玄宗李忱上位有很大一部分是宦官的功劳,在古代史上,宦官干政的情况,在唐朝中后期崛起过,其作为特殊的阶层,所接触到的事务与很多大臣等又是不一样的。
宦官主要接触的是皇家贵族,他们主要做侍奉工作,在改朝换代时非常的活跃。一方面他们是皇帝身边较为亲近之人,另一方面他们受皇帝的信任,也是各个势力拉拢和看重的对象。
这时宦官的话语权随之提高,在地位上也就被推崇了起来,手中的权利也不断增多。在唐朝后期,宦官手中甚至拿到了军权,主要掌管的是专门的禁军,这时宦官的权利早已超出了自己所处的“内侍省”的职位。
以唐玄宗为中间线,在这期间以前宦官的权利微乎其微,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尽职尽责,大的权力更是没有的。但到了唐玄宗时,宦官的官职和权力逐渐提升,其中统兵就能看出权力之重,而后就是在官级上了。
以前是小小的“内侍省”,不对他们进行设立三品官,但到了唐玄宗时却设了,并且还可以是三品以上的官职。
唐宣宗继位,宦官算是有功之臣。在一些情况上,唐宣宗需要对他们毕恭毕敬。就如政局来说,新帝登基是最不牢固的时候,李忱也需要靠宦官来稳定自己的地位。
如此,让步和提拔是唐宣宗这一时期有意无意间在做的事情,一些有功劳的宦官更是威风不已。
不过,这其中也有李忱的考量,毕竟宦官的势力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了,以当时李忱的力量要与之抗衡,简直就是以卵击石。但李忱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宦官的力量。
就如在朝堂上与李忱站对立面的官员以及有其他异心的势力,李忱皆对其进行了打击。
前期的李忱对宦官保持这样的态度,到了后期,李忱开始对宦官进行打压,并做出一定的对策。但时机到达最佳时,宦官的势力已经遍布各个方面,甚至再度蔓延。而李忱的打压也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唐宣宗在一些事情上做的很不错,对民间百姓的考察不断,对各地的治理也相当重视。并且唐玄宗李忱以唐太宗时期为标志,在他的统治下,唐朝后期出现过一定的盛世,甚至有人称其为“小太宗”。
但宦官依旧是大的隐患,将影响整个唐朝的发展。此前李忱多年的装傻充愣只为保命,多年的积怨和想法也在其继位后实现。
来源:孝艺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