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山到实验室:贝泰妮用ESG实践擘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方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2 08:13 2

摘要: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Harmony with na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进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而云南作为我国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Harmony with na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进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而云南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足以为在地企业提供独特的绿色发展基因,实现共生永续。

作为皮肤健康互联网+的大健康产业集团,扎根云南的本土企业贝泰妮就在探索着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它以ESG理念(环境、社会、治理)为行动框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企业战略,其核心原料青刺果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更成功验证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的可能性。

一颗青刺果的“奇幻”之旅

在云南香格里拉哈巴雪山,有一种逆寒而生的植物——青刺果。

不同于普通植物的春华秋实,生长在高山峡谷之间的青刺果花于寒冬绽放,经过一个冬天的冰雪严寒,在春末夏初果熟蒂落。漫长的生长周期赋予其独特的生命力。

千百年来,青刺果流传于纳西族、藏族等雪域民族之间,被视为庇佑健康的珍宝。

青刺果的种子富含油脂,不仅可入药治病,还能帮助预防皮肤皴裂、抵御高原毒辣的紫外线,是当地家家户户的日常必备品。

青刺果的逆寒而生,显示出云南生物的独特韧性。

贝泰妮集团在哈巴雪山下的青刺果种植基地

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公开研究,青刺果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70%,其独特的脂肪酸构成(油酸与亚油酸占比达70%以上)赋予其优异的抗氧化和修护特性(《云南植物研究》,2023)。

贝泰妮科研团队基于这一特性,通过亚临界低温流体萃取技术,将青刺果应用于敏感肌护肤品研发,实现了从传统药用植物到现代功效护肤品的跨越。

贝泰妮的植物研发哲学

青刺果“浑身都是宝”,科研人员对云南特色植物的探索也从未止步。

第六届敏感性皮肤高峰论坛期间,贝泰妮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振宇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贝泰妮需要的是强产品力,就是要不断投入研发。”

2016年IUCN将NbS定义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恢复自然或改良生态系统的行动,以有效和适应的方式应对社会挑战,为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提供惠益”。可以看出,贝泰妮的植物研发哲学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高度契合。

在郭振宇博士的介绍中,其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累计筛选“云南的6500多种药用植物”,以青刺果、马齿苋、滇山茶、滇重楼等云南特色植物为基础,贝泰妮已经自主研发了数十项功效性化妆品植物原料,并成功运用于薇诺娜系列产品。

贝泰妮截至目前备案获批的13款植物新原料

贝泰妮凭借其深厚的科研实力和行业担当,积极投身于标准的制定工作,目前贝泰妮累计参与发布国家标准6项,团体标准68项,其中2024年发布了《青刺果油皮肤功效评价规范》等13项团体标准。

走进贝泰妮位于云南昆明的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500多种来自云南不同地域及不同海拔的特色植物样本被精心排列,形成了壮观的植物“原料墙”。这里是贝泰妮的“智慧大脑”,汇聚了国内顶尖的院校以及专家资源,“产学研医”一体化的研发模式,也成为贝泰妮链接基础研究与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枢纽。

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内的植物标本墙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研究中指出,全球自然系统对经济的年贡献价值约为125万亿美元,其中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包括本土植物资源)是重要组成部分。贝泰妮以青刺果多糖、滇山茶提取物等为核心成分,成功推出了多款以薇诺娜为首的功效性护肤品。

近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全球化妆品原料创新领域顶级盛会In-Cosmetics Global 2025上,贝泰妮携自研植物新原料,再次向全球展示了 "云南特色中国成分" 的创新力量,同时验证了“科研投入与生态回报能够实现共生平衡”的ESG路径。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人”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这句傣族谚语,揭示了人与自然共生的朴素智慧。作为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云南以4.1%的国土面积庇护着中国半数以上物种。

从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之巅卡瓦格博峰,到仅76.4米深的红河深切峡谷,这片神奇土地以垂直落差超6000米的壮美梯度,铺展出震撼人心的生态画卷——银装素裹的雪域冰川、苍翠欲滴的热带雨林、星罗棋布的高原明珠湖泊、切割深邃的江河走廊……

立体的地理奇观不仅孕育出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更构筑起生命演化的天然实验室,也让云南成为全球瞩目的"物种基因库"。

贝泰妮产品的主要原料之一“青刺果”来源地哈巴雪山,位于“西南纵向岭谷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腹地。滇西北三江并流区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区域内育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具有完整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哈巴雪山

然而,根据联合国《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GBO-5)报告,全球约100万种动植物濒临灭绝。2019年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的研究显示,自18世纪中叶以来,571种植物已确认灭绝,且植物灭绝速度是自然背景速度的500倍。

在此背景下,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具紧迫性。

2024年5月,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相关部门更新编制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以下简称“战略与行动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规划将“推动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优先行动之一。推动将生物多样性相关信息纳入重点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及其监督管理内容,纳入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接受公众监督。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建立云南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联盟,探索企业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长效机制。

位于云南昆明“春城”的贝泰妮集团总部

巧合的是,同样是在2024年5月,中国证监会统筹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首次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独立议题,明确其与气候变化、污染防治具有同等战略地位,标志着我国企业生物多样性治理迈入新阶段。

生物多样性保护既是责任,更是机遇。企业需以《指引》为契机,通过体系化管理、技术创新与多方协作,将生态保护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唯有将ESG理念深度融入战略,方能在政策驱动与市场选择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作为扎根于植物王国云南的上市企业,贝泰妮正在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行动指引,探索着“战略与行动规划”所指出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长效机制”,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产品体验的同时,也致力于守护这片土地的生态平衡。

守护生态家园,贝泰妮的可持续行动

从青刺果产业化开发的起点出发,贝泰妮逐步构建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体化实践体系——这家深谙“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人”生态智慧的企业,从未止步于植物资源领域,而是以创新者的姿态重塑商业与自然的关系。

过去几年,贝泰妮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ESG战略,持续深耕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所处保护区的守护工作,与友好合作方携手开启“生物多样性协作”等系列实践行动,在对云南特色植物深入研究的同时积极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凝心守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位于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的哈巴雪山,既是我国三大特有物种分化中心,也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海洋性温冰川所在地。面对气候变暖与旅游开发导致的冰川退缩、垃圾污染等问题,贝泰妮自2021年起实施多维度保护计划:为26名巡护员配备装备及意外保险,邀请护林专家开展森林保护、红外相机操作等专项培训;2023年建成168㎡科普宣教中心与400㎡植物保育大棚,为20余种高山珍稀植物提供扩繁空间;修复登山道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引导村民参与保护。

2024年哈巴雪山西坡生态修复项目正式启动,通过种植原生植物、建立保护样地,系统性恢复珍稀物种栖息地。

贝泰妮公益基金支持的哈巴雪山西坡生态修复项目

丽江玉龙县的新主植物园,承载着横断山区10%的植物种类,却曾因过度采伐濒临生态崩溃。贝泰妮的关注也为其带来转机:2017年启动植被修复,2021年组建村民巡护队根治盗伐,建成2亩育苗温室与3亩炼苗基地,实现滇牡丹等濒危植物种群复壮;2023年引入养蜂与中草药种植培训,带动200余户农户发展替代产业;将丽江拉市海闲置村民活动室升级改造为生态文化博物馆,展示珍稀植物标本与纳西族传统生态样貌,实现自然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

在丽江老君山进行滇金丝猴野外巡护与监测的护林员

作为滇金丝猴核心栖息地,老君山的保护面临盗猎与栖息地破碎化挑战。贝泰妮2022年启动保护计划,构建科学监测体系:布设17台红外相机覆盖320平方公里,首次记录到滇金丝猴幼崽群体活动影像,同步监测白点鹛等珍稀物种。2023年建立专业巡护队,2024年新增25台鸟类监测设备,联合林草局开展常态化巡护与技能培训。贝泰妮持续性的保护工作,使得老君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行动的协同治理,正加速成为企业ESG信息披露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通过青刺果活性成分的产业化开发与三江并流区域高山生态系统的立体化保育,贝泰妮构建了"科技研发-生态修复-社区参与"的创新实践,同时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传播与科普工作,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为从事环境保护、生态报道、ESG可持续领域等方面的媒体记者,提供全面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交流平台,给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了可复制的中国思路。

贝泰妮上市以来发布的第四份ESG可持续发展报告

正如高山峡谷的青刺果树,向下扎根汲取养分,向上生长触摸阳光。贝泰妮的绿色故事,不仅是企业与自然的共生辉映,更是一场关于生命永续的全球对话。作为皮肤健康互联网+的大健康产业集团,贝泰妮始终秉承“自然为本,科技为先”的理念,站在行业前沿,以科技为引擎、以责任为基石,用实际行动守护地球家园,展现出卓越的前瞻性与时代担当。

未来,这份“绿色蓝图”还将继续延伸——在科技、产业与生态的交响中,让世界看到贝泰妮守护生物多样性的毅力和决心,向上向善,擘画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好画卷。

澎湃新闻记者 吴筱慧

来源:米西说剧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