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3月12日,“钟薛高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的话题冲上热搜,评论区全是热评:“66元的雪糕吃不起,2元的临期货卖不动,现在连高铁都坐不了?”
还记得你吃过的雪糕“刺客”吗?66元的那种,现在是不是看不到了,因为它真的“凉了”。
2024年3月12日,“钟薛高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的话题冲上热搜,评论区全是热评:“66元的雪糕吃不起,2元的临期货卖不动,现在连高铁都坐不了?”
而这位曾被称为“雪糕界爱马仕”操盘手的福建男人,手机里不断弹出供应商的催债短信。
六年前,林盛的名字还和“营销鬼才”紧紧绑在一起。2018年3月,他在上海注册钟薛高公司,带着团队窝在黄浦江边的办公室,用一台二手打印机敲出第一份产品方案。
彼时国内雪糕市场被伊利、蒙牛等老牌企业占据,一根雪糕售价不过三五元。林盛偏要反其道而行:“奶茶能卖20元,雪糕凭什么不行?”
钟薛高的品牌定位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12元到15元的售价,在当时已属高端。林盛深谙品牌营销之道,将雪糕包装成一种身份象征和品质生活的代表。
同年5月,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横空出世。密集的投放广告,迅速在都市白领群体中引发追捧。
短短三个月,这款成本不足40元的产品卖出2万支,公司营收突破1亿元。这种策略在短期内收获显著成效,2019年便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
2020年,钟薛高的销售额突破6亿元。产品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单支售价攀升至20元以上。市场似乎默认了这种定价逻辑,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
2021年,公司迎来发展巅峰,年销售额飙升至35亿元,估值一度超过60亿元,全国门店数量突破2万家。
2022年,公司迎来关键转折。2月份,钟薛高注册资本增至6.03亿元,扩张势头正盛。没想到几个月之后,“天价”雪糕迎来了“当头一棒”。
2022年6月,有网友将一支海盐口味的钟薛高雪糕撕开塑料袋后,在室温31℃的条件下放置50分钟后,盒子里的雪糕整体形态完好。“31度室温不化”"火烧不化"话题瞬间引爆舆论,产品技术短板暴露无遗。
2022年7月,上海便利店消费者举着手机拍摄:“钟薛高混在3块钱冰棍里,结账时“刺我一刀”!”
"高价低质"的质疑声也达到了顶峰,网友评论:“66块钱就吃一块雪糕,这钱都够中低收入人群一天的饭钱了!”
多重的“危机”导致钟薛高品牌形象大跌,尽管其试图通过推出平价新品和多元化发展来挽回市场,但效果有限,销量增长缓慢。
最终在2023年,钟薛高陷入资金链危机。多地经销商亏损,公司股权遭冻结,供应商款项拖欠。部分产品降价至2元仍难觅买主。曾经一铺难求的门店,纷纷关门歇业。公司总部大门紧闭,广告牌被拆除。
2024年3月11日,钟薛高创始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费。5月28日,有网友看到林盛出现在直播间卖红薯还债,但因在直播中所卖的红薯售价过高,再次遭到网友质疑。
而直播间里的林盛,不再谈论品牌溢价和高端定位。从"卖红薯也要还清债务"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坦然。这或许是一个营销人对市场规律的最终领悟。
从辉煌到没落,钟薛高用短短六年时间上演了一出现代“商业悲剧”。过度依赖营销、产品力不足、扩张节奏失控,种种问题叠加,让这个雄心勃勃的品牌轰然倒塌。
如今,“天价”雪糕也已然成了历史。
文章信息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3-12 钟薛高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上海嘉定法院发布限消令
山西晚报 2024-05-29 5斤卖42.9元!钟薛高创始人直播间卖红薯还债
南方都市报 2021-06-19 争议钟薛高:66元雪糕曾当天售罄,网红属性是否匹配高定价
来源:春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