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9、8……1,出茶!来尝尝跟泡的茶有什么区别?”今天,记者来到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参加国际茶日活动。
本报合肥5月21日讯(记者 王志鹏)“10、9、8……1,出茶!来尝尝跟泡的茶有什么区别?”今天,记者来到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参加国际茶日活动。
刚来到这里,记者就被眼前一台长得像咖啡机的设备吸引了,工作人员把一个胶囊杯体放进去,10秒后,一杯浓浓的茶汤就制作完成。
记者拿起来品尝:“醇香,味道跟泡的没区别,关键是很快捷,节省了不少泡茶时间。”
负责人毕海军介绍,这台设备叫胶囊泡茶机,由该校科研团队研发,可以实现智能识读、看茶泡茶、一键出茶。为了让喝茶更方便,科研人员将工夫泡茶过程简化为投茶量、水温、冲泡时间等参数,形成冲泡算法写入胶囊侧膜内。使用时,通过识别侧膜内的隐形冲泡码,就能实现不同茶类的最佳冲泡。胶囊品种多,冲泡速度快,省时省力省空间省成本,为茶产业、茶产品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可行途径。
环顾活动现场,既有茶艺师身着唐制汉服,重现唐代煎茶“三沸煮茶”之法,又有数十家知名茶企代表进校共建“茶次元”实验室。“00后定制茶饮配方”发布,“数字化时代的茶品创新”“茶文化IP开发”等经验畅谈,还有全息投影“茶史走廊”、“茶叶盲品挑战赛”等趣味活动,让参与者领略了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联结起传统技艺保护、现代产业升级与青年人才培养的多维图景。
作为我国茶学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实验室瞄准世界茶学前沿,聚焦产业重大需求,产出满满“黑科技”。该校茶业学院党委书记姜家生表示:“学院将通过茶文化活态传承、茶科技沉浸式体验、茶产业融合共创,培养更多懂技术、会创新、善传播的茶业复合型人才。”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2日 第02版
作者:记者 王志鹏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