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端”到“报端”,新闻迁移用好“三大手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19:55 2

摘要:在信息爆炸、传播加速的当下,报网融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闻差异化发布也成为媒体竞争的核心要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凭借便捷性与时效性优势,承担着校园动态即时传播的重任;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以下简称《南航报》)则以深度报道和独特质感,成为校园文化

原创作者:周新华

在信息爆炸、传播加速的当下,报网融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闻差异化发布也成为媒体竞争的核心要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凭借便捷性与时效性优势,承担着校园动态即时传播的重任;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以下简称《南航报》)则以深度报道和独特质感,成为校园文化传承与校史记录的重要载体。学校新闻网的内容迁移至校报,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需要编辑发挥专业素养,突破“搬运工”的角色定位,通过对新闻进行去粗取精、提炼价值的“深加工”,提升纸媒的权威性与品质;同时,灵活运用标题制作、语言风格优化、行文架构调整“三大手法”,让新闻与校报版面完美融合,实现报网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

标题雕琢:从“网感”题到“报韵”题

新闻网的标题往往追求新奇性与吸引力,以迅速抓住受众眼球、激发点击欲望。例如,报道南航在招生录取方面取得新成绩时,新闻网标题采用“炸裂!南航今年在多省份录取分数线大幅提升”。“炸裂”这类夸张的网感词语,契合网络信息传播快速、追求热度的特性,符合网络用户快速浏览、追求刺激的阅读习惯,能瞬间吸引受众点击。

然而,同样的新闻登上《南航报》时,标题需重新制作。如招生录取新闻在《南航报》上会变为“南航今年招生成绩斐然,多省份录取分数线显著提升”。该标题虽无网络标题的强烈冲击感,但措辞正式文雅、表达精准,与纸媒庄重的风格相契合,能清晰传达新闻核心,引导读者深入阅读,而非仅停留在标题的表面刺激。

编辑制作标题时,需充分考虑不同媒介的受众阅读习惯与传播规律。网络受众浏览行为快速分散,标题要具备瞬间“吸睛”的冲击力;纸媒受众阅读更为深入,标题应注重文韵内涵。校园网新闻迁移到纸媒时,编辑应紧扣核心亮点,通过提炼润色,将直白化的“网感”标题雕琢成兼具信息价值与文学韵味的“报韵”标题,实现传播效果与文化质感的双重提升。

语言风格:从多元灵动到严谨规范

网络传播的快节奏与互动性,决定了新闻网的语言风格多元灵动。口语化、网络化的表达,甚至表情包、流行梗的融入,都赋予新闻趣味性与亲和力。例如在报道校园音乐节时,新闻网可能会这样描述:“这场校园音乐节简直嗨翻全场,同学们都化身‘麦霸’,在舞台上尽情释放自己,现场气氛超燃,尖叫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这类生动活泼的网络热词,不仅迅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使新闻在网络平台更易传播,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而《南航报》的语言风格以严谨规范见长,注重用词准确、语法严谨、表述客观。同样是校园音乐节的报道,报纸可能会这样表述:“X月X日,校园音乐节在XX场地盛大举行。同学们踊跃登台,凭借出色的演唱才华赢得阵阵喝彩,现场气氛热烈,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 相较于新闻网,纸媒摒弃口语化与随意性表述,以规范、凝练的语句清晰呈现事件全貌,契合纸媒权威性与严谨性的定位。

由此可见,编辑需精准把握两种媒介语言风格的差异:网络媒体强调即时互动,语言可灵活多变;纸媒注重深度与品质,语言需精准考究。当新闻从“网端”迁移至“报端”时,编辑需对语言进行系统打磨,去除网络用语中的随意成分,规范语法结构,确保每一处表达都精准达意,以严谨规范的语言为读者呈现高品质新闻内容。

行文架构:从线性跳跃到条理清晰

为契合网络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新闻网的新闻在逻辑层次上往往呈现线性跳跃的特征。它可能先抛出吸睛的事件结果或亮点,再逐步回溯事件过程,并穿插各方观点与相关背景信息。例如,在报道南航某科研团队取得重大突破时,新闻网可能开篇便强调:南航某科研团队成功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后再分别介绍团队成员构成、研究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以及该成果的应用前景等内容。这种灵活的信息呈现方式与跳跃式的逻辑结构,精准满足了网络用户快速浏览、快速抓取关键信息的需求。

同样是科研团队成果的报道,《南航报》会在导语中阐明成果的重要意义,继而依次介绍团队组建背景、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与探索历程、成果的详细情况,以及该成果对学校科研发展和相关领域的深远影响等。其行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通过层层递进的叙述展开内容。

显然,不同媒体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差异化的行文逻辑:网络媒体可突破常规,以直观方式突出核心信息;纸媒则需构建严密的逻辑框架,通过层次分明的叙述引导读者深度阅读。这就要求编辑精准把握素材间的内在关联,合理编排内容,使纸媒稿件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完整呈现新闻全貌。

小结语:

从新闻网到《南航报》,每一篇新闻的迁移都凝聚着编辑对标题制作、语言风格、行文架构的匠心打磨,这不仅是内容的简单转移,更是基于专业技法的深度再创作。未来,随着报网融合向纵深推进,编辑需谙熟不同媒介特性,针对同一新闻事件实施差异化发布策略,以多元视角和创新表达,为读者带来更优质、更多元的新闻体验,让南航故事在网络与纸媒“双平台”绽放出更独特、更耀眼的光彩。

作者介绍:

周新华,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记者、编辑,副研究员,从事新闻宣传、校报编辑,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获各级各类好新闻奖85项。其中,一等奖21项、二等奖35项。在《光明日报》《科学时报》《中国教育报》等10多家社会媒体刊发新闻稿51篇次。

来源:华文融媒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