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家媒体探访嘉定,揭秘嘉定汽车产业“硬实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23:17 2

摘要:今天(5月2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20余家媒体来到嘉定,分别参观了iRIC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和禾赛科技,了解嘉定汽车“新四化”产业的硬科技。

今天(5月2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20余家媒体来到嘉定,分别参观了iRIC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和禾赛科技,了解嘉定汽车“新四化”产业的硬科技。

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产品创新

接收到一笔来自哥伦比亚的订单,要求一款光伏产品除了常备的清洁、巡检功能,还要会割草?这对iRIC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某企业的工程师来说,不是“异想天开”。团队花费20多天的时间,就成功研发并顺利交付。

这背后,是iRIC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以订单为导向的交易模式驱动。董事长袁建军向记者介绍道:“当我们以需求为导向,其实是倒逼我们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能够‘私人定制’解决一个个技术问题。”

这样强大的研发能力,离不开联创中心强大的集聚能力。截至目前,联创中心已成功引入超60家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这不仅带动了产业的集聚发展,更吸引了超过50000名工业及科技制造领域高工人才的关注与参与,其市场规模影响力辐射至超20万的生态社群。

值得一提的是,联创中心与常熟、日本分中心紧密联络,构建起了国际化的产学研合作网络,与国内外高校、企事业应用单位紧密合作,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我们做产学研合作这么多年,在跟企业、跟政府的科技项目合作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痛点,包括早期科技企业发展,有很多‘死亡谷’的现象。那么如何帮助更多的企业摆脱内卷,形成一个有效的生态联合,让更多企业能够迅速发展,这是我们在这个平台里面正努力做的事情。”袁建军说道。

超过10万台!

在嘉定的沃土生根发芽

走进位于嘉定工业区的禾赛科技麦克斯韦智造中心,让人忍不住一声“哇”出来。多种激光产品一字排开,琳琅满目的激光技术,彰显的是禾赛在激光雷达领域的信心。

2014年创立于嘉定的禾赛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支持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乘用车和商用车,以及无人配送车等各类智能机器人应用。

在促进产品快速迭代的同时,禾赛科技保证其高性能、高可靠性与低成本,客户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交付量不断增加。2024年12月,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交付量突破100000 台,成为全球首个达成单月交付量超过10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值得一提的是,禾赛面向机器人市场单月交付激光雷达超过20000台,广泛覆盖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禾赛科技战略发展总监丁奕文表示,禾赛的飞速成长,离不开嘉定的政策助力,“激光雷达是集光学、机械、电子汽车产业为一体的综合业务,需要大量专业性人才和强大的汽车产业链资源的要素支持。嘉定拥有很好的营商环境和人才政策,科技创新企业密集,可以为我们提供高端制造业的供应链能力。而且,目前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基本可以在公司300公里半径之内全部覆盖,拥有大规模低成本的供应链以及更好的产品服务能力。”

iRIC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和禾赛科技只是嘉定汽车产业集群的缩影。目前,嘉定作为上海市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一直紧紧围绕汽车“新四化”不断推进高质量建设,前瞻布局汽车“智”造、车载芯片、车联网、汽车软件、燃料电池等关键新兴领域,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动能。

2024年,嘉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704.5亿元,其中汽车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45.1亿元,占比高达64.9%;同年,嘉定汽车产业总产出7200亿元,其中,汽车“新四化”总产出超过2500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38%。目前,全区已集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500余家,汽车“新四化”相关企业600余家,其中包含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220余家,初步形成软件研发、硬件生产、研发测试、检验认证、示范运营的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生态。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资深记者周显东认可嘉定汽车“新四化”的飞速发展:“2014年我曾采访过禾赛科技,‘故地重游’感觉到嘉定的汽车行业企业整体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实力十分强劲,并且企业们都可以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无论是市场的竞争力,还是创新潜力都非常大。”

汽车产业的硬实力,也让嘉定受到汽车协会的青睐。下午,2025中汽协会夏季媒体沟通会举行。会上详细介绍了嘉定区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及中国汽车论坛内容,并进行了嘉定产业推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陆祖芳出席活动。

撰稿:黄湘钰

摄像:蔡陈皓

编辑:李蓝玉

来源:上海嘉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