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服 ,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礼服之一。穿着合体的西服则显得庄重、风度翩翩、潇洒自如 ,因此它更让男士们喜爱。从整体上讲 ,西服属于合体性服装 ,合体性服装的裁剪与制版技术相当重要 ,它与非合体性服装、半合体性服装不同 ,其服装的结构设计是取决于三维人体的尺寸和体
合理配袖的因素
【摘要】西服袖窿的合体程度及袖山的高低是西服穿着舒适美观的两个重要因素.袖窿的形状与大小决定袖山的形状与大小 ,袖窿对袖肥和袖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袖窿 ,袖山 ,穿着舒适性,袖型
西服 ,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礼服之一。穿着合体的西服则显得庄重、风度翩翩、潇洒自如 ,因此它更让男士们喜爱。从整体上讲 ,西服属于合体性服装 ,合体性服装的裁剪与制版技术相当重要 ,它与非合体性服装、半合体性服装不同 ,其服装的结构设计是取决于三维人体的尺寸和体型 ,只有尺寸值而无形体轮廓参数 ,是无法设计出合体的西服。合体的西服其穿着舒适性也好。而影响西服穿着舒适性及造型美观在西服结构上体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西服袖窿和袖山的设计上。因此针对此问题作一番探讨和研究。
图1
1、西服袖窿与袖山的设计
1.1
袖窿决定袖山
袖窿的形状与大小则决定了袖山的形状与大小 ,只有熟知它们两者的变化 ,才能设计出合理的西服袖窿和袖山。多年来西服一直是沿袭传统的前腋下省和后腋下分割的形式。如图1所示 ,西服的袖窿是由前袖窿弧线、后袖窿弧线和腋下袖窿弧线这样三段弧线组合而成的。这一整段袖窿弧线又因其所表现出的外形可称之为袖窿椭圆 ,文中后有提到。当胸围一定时 ,西服的前胸宽和后背宽是成比例变化的。一般来说 ,前胸宽大 ,后背宽也大。对相同周长尺寸的袖窿弧线来说 ,袖窿椭圆应随设计对象体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常见的袖窿弧线的纸样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1)拼合前后肩线后保证肩部袖窿弧线光顺自然。则可将前肩角与后肩角设计成互为补角 ;
(2)腋下袖窿弧拼合处弧线光顺无尖角且与水平胸围线相切 ;
(3)袖窿弧线长度可通过软尺测量前肩点到后肩点间曲线长度之和 (袖窿全周长 AH)
确定 ;
(4)袖窿弧线总长 AH设计随体型不同而适当调整 ,但与胸围值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
袖窿椭圆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包括袖窿深浅改变、袖窿门宽窄的改变) ,为此袖山弧线形状与大小也应随之而调整。根据一些教学经验与实践 ,总结出了袖山设计的规律 :
西服两片袖的大袖山弧的弧形主要取决于袖窿的深与袖窿的形 ;
西服两片袖的小袖山弧的弧形及大小则由窿门宽 (即前胸宽线到背宽线的间距)决定。同时小袖山弧线形状还反作用于衣身肋部的袖窿弧线 ;
(3)袖山高与袖窿深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从常识性考虑 ,取袖窿深的 4/5为袖山
高 ,又大概是西服袖窿全周长 AH的 1/3。这个比率作为设计的初始比率 ,具体还得根据袖山缩缝吃势而定。
1.2袖山缩缝吃势设计:才智服装
从理论上讲 ,袖窿弧线要与袖山弧线缝合在一起 ,故应该是等长的。但实际上则又把袖山弧线长度设计得比袖窿弧线总长大一些 ,而这个大出来的份量就称之为袖山缩缝吃势。人体的肩端是圆润的 ,故袖子也要有柔和、圆润的自然感。袖山缩缝吃势的相互作用是构成袖型美好的圆润状袖山的根本。袖山缩缝量是根据衣料收缩特性以及袖裁片不同部位影响而确定的。设计得过大过小都将影响袖子的美观立体感。经过多次实践 ,西服的袖山缩缝吃势设计在一般情况下为 3~6cm,并根据薄料取小值厚料取大值的原则去调整袖窿弧线与袖山弧线的长度差。
1.3 袖山决定袖肥:才智服装
图 是在前后袖山长和袖长不变的情况下做一个试验。设AB是袖山高的中间值,当袖山高变成A’时,c’d’是袖肥,当袖山高变成A’’时,c’’d’’是袖肥。由此可见,在前后袖山长和袖山不变的情况下:袖山越低,袖越肥;袖山越高,袖越瘦;袖山高越高,舒适性差,但造型美观、端庄,比如西服袖;袖山高越低,舒适性好,造型休闲,比如运动装或休闲装的袖子。
因此,可以说袖山高最低时理论上可以等于零,像图6中的袖子,不过此类袖型不好看,应用很少。袖山高等于基本袖山高,即袖肥等于上臂围时,是袖山高的最大极限。如果大于基本袖山高,袖肥就小于上臂围,袖子不能正常穿脱(弹性面料除外)。
2 袖子与衣身的配合
下图依次是宽松衣服的袖窿(尖形)、半合体衣服的袖窿、合体衣服的袖窿(椭圆形)
宽松型袖窿呈尖形(如图7),与之相对应,该类袖子的衣身加松量大,开深袖窿而成尖形,它对应的袖山较低,袖肥宽,服装穿着时产生潇洒、休闲之感,同时穿脱方便,休闲服装、运动服装常采用此类设计。休闲装的肩宽大,且落肩量小,运动机能性好。
合体袖袖窿呈椭圆形(如图9),它是依据肩膀和腋窝的形状而设计的,可以产生端庄严谨之感,比如西服袖。合体袖袖窿对应的袖山较高,袖肥窄,衣身也较合体,整体结构严谨、适体,且与基本袖窿相匹配,这类袖子造型较难把握,稀有不慎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介于二者之间的是普通衣服的袖窿(如图8)。三种不同类型的袖型对此、衣身结构相对比比及着装效果图对比可以参图10 图11.
2、西服袖窿与穿着舒适性
穿西装会受牵制主要来自袖窿处。西服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种之一 ,穿着它舒适是否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袖窿区域对人体活动的影响是整个西装结构中最为关键的部位。就西服袖窿而言 ,对人体活动是否制约 ,穿脱是否方便 ,它们既是重要的质量标准之一 ,同时又是广大消费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2.1袖窿弧线对西服袖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1) 袖窿深的确定及其影响该点的高低位置可以通过比例推算法确定 ,如利用胸围尺寸比例推算。可以使用短寸法测取。即在腋下水平围量一周 ,自颈背点量至腋下水平线下 3~4cm处的垂直长度作为设定袖窿深浅的位置。它是决定袖窿活动功能的重要尺寸之一。合适的袖窿深才能保证袖功能的正常发挥。
当袖窿深较浅时 ,衣身不会随着手臂的上举而被牵动 ,肩部周围稳定性也好并无皱褶产
生 ,这样的袖子功能性较强 ,但不便于服装的穿脱。当袖窿深较深时 ,手臂自然下垂时腋下无多余皱褶 ,造型美观。但当袖肥不够大时 ,人体手臂前伸或是上举时 ,手臂活动将会受到肩和肋下的牵制 ,同时也经常会造成衣服下摆的不稳定 ,为此就大大降低了袖的功能性。即便是这种情况 ,却有利于服装的穿脱。
(2)袖窿宽的确定与影响
袖窿宽就是专业俗语中说的窿门宽。人体手臂在前方活动频繁且幅度大 ,此时胴体的变
化突出表现于从肋到背部的后半身。当人体活动时 ,后背中线至前胸宽部位尺寸相对较稳
定 ,只是背部受牵制作用。从以上分析可得出 ,为了使西服穿着舒适 ,就必须对袖窿宽尺寸加以控制 ,同时也需适当增加背部的活动松余量。袖窿宽与胸围尺寸有直接关系 ,常规是取1/3B作为袖窿宽尺寸 ,才智服装:754093490仅供参考。
当袖窿宽不足时 ,袖窿会压迫手臂 ,难以完成前伸动作 ,而且在后背容易产生由于袖窿
宽不足原因所致的横向皱褶 ,极大地影响美观。当然 ,袖窿宽也不能过阔 ,过于宽阔在当手臂向前伸出时会有肋牵袖的感觉 ,而手臂自然垂下时腋下起波浪纹状 ,同样影响西服的品质外观 ,实不可取。
2.2袖山弧线对西服袖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1)袖山弧线长度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 ,袖山弧线长度设计得比袖窿弧线总周长 AH大 3~6cm,这在前面论述过。AH则是从后肩点 S开始 ,经过点 v、、、、到前肩点 T之间的曲线总长度。如图 2所示。
(2)袖山弧线缩缝量的排布
根据袖山的绘制 ,常将袖山缩缝吃势作如下分配 :见图 2
横背宽线上点 v至肩点 S间缩缝 1cm左右
肩点 ( T、S)至胸宽点 w间 缩缝2.5cm左右
横背宽点 v向下至肋顶点 g间 缩缝约0.7cm
其余处不吃或少吃
图
(3)袖山弧线与袖功能的关系
要想轻松而舒适地着装 ,在绘制袖山弧线的时候 ,首先要考虑袖山弧
线结构是否对穿着舒适性有大的影响。当人体手臂处在前活动区时 ,
人体肩胛骨的外突常会使袖子紧绷于前臂 ,因此袖功能性较小 ,甚至
还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 ,可在袖裁片的小袖结
构上作一稍稍调整即可。在小袖片靠近肋顶点处适当增加一定松余量 ,
用来提高袖的功能性 ,如图 3所示。但这个余量的大小要适中。过大
会干扰手臂的动作 ,使服装成型后腋下褶皱很多。这样一来 ,虽然袖的
功能性得到了充分的改善 ,但影响美观不可取。其次 ,再考虑袖山弧线
结构的造型美观、是否影响上袖问题。根据西服生产工艺可知袖裁片的
大袖山弧线不可过尖 ,但要充分体现人体肩端的圆润感 ;大小袖山弧线
与袖窿的对位关系是否清晰准确 ,合适的袖山缩缝量能否按照经验分配
方案规律地处理等等都对提高袖功能性是非常重要的。
袖山高的确定
袖山高的确定 ,首先要根据设计目的和对象来决定 ,对于贴体程度要求高的服装 ,袖山高相对要大 ,而宽松服装相对要小.其次 ,袖山高要服从袖窿高、袖肥宽和袖窿弧长的约束,即要保证服装造型对袖肥的要求,同样要保证缝纫工艺对袖山弧长的要求.经过实践 ,我们总结出 :以袖笼位置为基础 ,用袖斜线确定袖肥宽 ,再根据袖肥宽的误差对袖山高加以调整的方法.下面我们用贴体形袖山高的确定来加以说明:
(1)根据袖笼形状和位置 ,初步确定袖山高 h (如图 5) .找出 ab的中点 ,做胸围线的平行线 ,交于 c、d.分别连接 ed和 fc ,交于 g点 ,则 g点到胸围线的距离 h为袖山高.
(2)以 h值为袖山高 ,前后袖笼弧长 ( AH) + x为袖斜线进行袖片制图 ,确定 A、B的位置 (袖肥宽的 2倍) .图中前后 AH可直接从衣身上量取 , x值可根据面料及造型要求取 0~1・5cm.如图 6所示.
(3)验证 AB/ 2值是否符合袖肥宽的要求 ,袖肥宽 =胸/ 5- y ( y值可根据造型及设计要求选 0~2cm) .若与要求有差异 ,可适当调整 D点的位置.调整方法为 :若 AB / 2>袖肥宽 ,将 D点调整到 D′,调整量等于袖肥宽与 AB/ 2的差数.反之, D点向上调整到 D″,如 (图 7)所示.
(4)完成袖片制图.如图 8.
4、小结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 :
1.西服袖窿的大小对袖肥和袖功能的影响其着决定性的作用。
2.袖窿宽和袖窿深值的大小对不同体型袖功能状况的改善有
着重要的作用。
有效地控制袖窿的形状、上袖对位点的位置及袖肥 ,有利
于外观造型及袖功能性优
劣的改善。
由此可见 ,对于美观大方穿着适体的西服的袖窿及袖而言 ,
适宜的宽松余量 ,不但能增加透气性 ,而且提高了袖功能 ;
根据袖窿宽度、肋处附近袖窿弧线的形状、肩点的高低、袖
山的缩缝量等来决定整个袖山弧线的形状和大小 ;合理、准
确的上袖对位点位置使车缝完成后袖子的弯势与人体手臂自
然下垂时保持一致。西服袖窿及袖山高设计合理与否 ,将严
重影响袖的功能性 ,影响西服的穿着舒适性以及美观程度。
参考文献
[1]刘瑞璞,刘维和.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与技巧[M].北京:中国纺织业出版社
[2]魏雪晶 .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M].北京 :纺织工业出版社 ,
[3]吴俊。女装纸样设计[M].北京 :纺织工业出版社 ,
[4]齐德金 .时装结构设计原理 [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5]张文斌.服装工艺学-结构分册[M].北京 :纺织工业出版社 ,
[6]张辛可.结构设计大全 [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来源:服装制版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