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2025年5月21日——由中国最大的血液肿瘤患者组织淋巴瘤之家主办、罗氏制药中国公益支持的2025年“无虑人生”惰性淋巴瘤患者关爱月活动,继北京首站圆满举行后,于5月21日在上海再度温情召开。作为国内首个聚焦惰性淋巴瘤患者的公益品牌活动,迈入第四载的“无
现场活动大合照
四载同行,共创惰淋患者“无虑”未来
自2022年5月6日全球首个惰性淋巴瘤关爱月创立以来,“56”这一饱含“无虑”美好愿景的谐音,持续鼓励着惰性淋巴瘤患者群体坚定治疗信心、追寻无虑人生。今年“无虑人生”活动中,医生、患者等多方人士携手再次来到户外,现场既有寓教于乐的科普竞答,也有展现团队力量和默契的运动竞技。各方在互动中打破身份边界,在协作中加深医患融合,深化理解与信任,如同医患携手共同破解治疗与生活的困局,在彼此支持中迈向有质量的“无虑人生”。四载耕耘,从医患共创无虑主题曲《唱响无虑人生》在患者群体广为传唱,到多年在户外开展各种趣味医患互动活动,“无虑人生”已逐步成为惰性淋巴瘤患者群体展现生活状态的舞台。
活动现场花絮
持续深耕,谱写惰淋规范化诊疗新篇
“惰性淋巴瘤作为具有独特生物学特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程漫长且管理复杂,对临床诊疗提出了极高要求,如何帮助患者从‘生存获益’迈向‘功能性治愈’正成为当前新的课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赵维莅教授表示,“当规范化的诊疗体系赋能临床决策,专业的心灵疗愈加持康复进程,持续的社会关爱护航回归之路,针对惰性淋巴瘤疾病特点,做好患者全病程精细化呵护,以慢病化管理理念给患者带来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关爱,畅享‘无虑’人生。”
惰性淋巴瘤的高度异质性增加了治疗决策的复杂性,使得其诊疗需求日趋规范化和精准化。惰性淋巴瘤生存期长的特征,也决定了患者需要慢病化管理,通常需要定期随访复查,使得规范化全程管理显得愈发重要。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梁爱斌教授指出,“面对惰性淋巴瘤当前的诊疗需求,推动诊疗实践走向规范化,并构建全程患者支持和管理体系已成为迫切之举。近年来,我国多个大型医疗机构积极推进惰性淋巴瘤专科化建设,聚焦精准诊疗、专病专诊专治、全程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展,并通过打造全国性诊疗网络,带动各级医院惰性淋巴瘤诊疗向‘规范化’和‘优质化’发展,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精研突破,创新方案惠及更多患者
滤泡性淋巴瘤(FL)作为常见的惰性淋巴瘤亚型,患者常面临反复复发、需长期管理等挑战,加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创新疗法可及性不足等现状,FL患者的长期结局尚不理想,且复发难治患者往往承受着较为沉重的身心负担。因此,临床亟需高效低毒、便捷的新型方案以突破困局。在此背景下,我国血液学领域专家持续探索创新方案,致力于为FL等惰性淋巴瘤患者提供中国新方案。以Ⅱ型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当前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被证实能为初治FL患者带来长期疾病控制1,2。莫妥珠单抗作为全球首款获批的CD20/CD3双抗药物,也在复发难治FL中展现出良好治疗潜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刘澎教授谈到:“在持续深入的研究探索与日益广泛的临床应用中,创新诊疗方式给了我们临床更多的选择,为实现患者的‘功能性治愈’带来了希望。我们指南伴随规范化诊疗迭代也不断升级,这将引领惰性淋巴瘤治疗迈入新时代。”
多方共举,共建惰淋诊疗新生态
在专科化建设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多地已陆续设立惰性淋巴瘤专病门诊或惰淋中心,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专业、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并将依托计划于今年上线淋巴瘤之家的“惰淋中心地图”实现区域资源联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陶荣教授感慨:“当下,惰淋专科建设稳步推进,创新疗法持续涌现,为患者实现长期高质量生存提供支持,亦有智慧医疗融入诊疗全流程,为惰性淋巴瘤管理带来新机遇。我们期待通过医患与社会各界合力,构建更有温度的惰淋诊疗新生态,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切关怀,让每一位患者实现‘身有所医,心有所安’的‘无虑’未来。”
“惰淋中心地图”首批计划覆盖全国23家具备惰淋诊疗能力的中心机构和专病门诊,通过可视化方式数字地图的方式,帮助患者快速定位就近的专业诊疗资源。这一举措回应了惰淋患者“就医无方向、跨省奔波”的真实痛点,标志着诊疗体系从“治疗端”迈向“管理端”的转变。地图的上线不仅提升了患者的就诊效率,更连接起诊疗资源、患者需求与管理路径,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惰淋生态共建提供了重要支撑。淋巴瘤之家创始人顾洪飞说道:“惰淋中心地图的初心,是为破解‘问诊无方向’的现实困境而生,通过整合全国惰淋中心或相关专病门诊资源,为患者打造一张‘医疗导航图’,让患者在熟悉的城市中感受到持续的医疗关怀,同时赋能惰性淋巴瘤的慢病化全程管理。”
在“无虑人生”四周年之际,惰淋生态共建的愿景正逐渐清晰:以患者为中心,以专病门诊为支点,以惰淋中心地图为工具,以创新疗法与体系建设为驱动,以多层次保障体系与创新支付方式为保障,一个更科学、更温暖、更可持续的惰淋诊疗生态正逐步成型,持续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可及的治疗选择与管理体验。
"四载同行,初心如磐。”在“无虑人生”公益项目迎来四周年之际,罗氏制药中国医学事务部副总裁李滨表示:"在医患携手的每一年,我们不仅见证了惰性淋巴瘤诊疗生态的持续进化,更坚定以创新推动规范化诊疗发展的决心。秉持'先患者之需而行'的理念,罗氏愿联动生态圈伙伴为惰淋患者构建'诊-疗-护'全周期支持体系,让'无虑人生'从年度主题升级为患者可感知的治疗新常态。"
出席活动专家(按专家姓名首字母排序)
常春康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赫洋 上海瑞金医院
黄海雯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松福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佩 上海华山医院
李午平 江西省肿瘤医院
刘一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盛立霞 宁波市第一医院
王黎 上海瑞金医院
王婷 上海仁济医院
徐兵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海燕 浙江省肿瘤医院
赵洁 上海新华医院
参考文献
1. Townsend W, et al. Obinutuzumab Versus Rituximab Immunochemotherapy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iNHL: Final Results From the GALLIUM Study. Hemasphere. 2023 Jun 30;7(7):e919.
2. Song Z, et al.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BINUTUZUMAB PLUS CHEMOTHERAPYTHERAPY FOR UNTREATED FOLLICULAR LYMPHOMA: A CHINESERETROSPECTIVE ANALYSIS. 2024 EHA Abstract P2069.
3. Mazyar Shadman, et al. Mosunetuzumab Continues to Demonstrate Clinically Meaningfu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and/or Refractory Follicular Lymphoma after ≥2 Prior Therapies Including Those with a History of POD24: 4-Year Follow-up of a Pivotal Phase II Study [J]. 2024ASH, 4407.
4. Budde LE,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osunetuzumab, a bispecific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follicular lymphoma: a single-arm, multicentre, phase 2 study. Lancet Oncol. 2022;23(8):1055-1065.
5. LI Z , SHIYONG; LIU, YANYAN,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osunetuzumab mono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follicular lymphoma [J]. 2024 CSCO, 2024.
编辑:Arya
审校:Arya
排版:Baa
执行:Ba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