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边的非遗守艺人⑧ | 吴春秀:以银为墨,用匠心守护千年技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21:26 2

摘要:从苗岭深处到江湖之城,从古老村寨到现代展馆,承载着两千年民族记忆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即将开启一场非遗对话。在5月24日至26日举办的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上,贵州苗族银饰传承人吴春秀将带着她精心打造的银饰作品,向八方来客展现苗族银饰的独特魅力。

贺瑜

从苗岭深处到江湖之城,从古老村寨到现代展馆,承载着两千年民族记忆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即将开启一场非遗对话。在5月24日至26日举办的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上,贵州苗族银饰传承人吴春秀将带着她精心打造的银饰作品,向八方来客展现苗族银饰的独特魅力。

“我们苗家人常说‘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盛装’。”吴春秀介绍,苗族银饰由银匠在家庭作坊中手工锻制而成,工艺流程复杂,从白银的熔炼、加工,到最后的成型,需要经过30多道工序。2006年,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春秀,生于贵州黔东南州的一个“银匠世家”,父亲吴水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门手艺传到吴春秀手里时,已是第九代了。

8岁起,吴春秀便跟随父亲学习银饰制作,一锤一锤地敲打制作简单银饰配件。经她稚嫩双手诞生的银饰品,颇为精巧。“当我制作的第一个小物件卖出去时,那种喜悦至今难忘。” 吴春秀笑言。

(吴春秀制作苗族银饰。受访者供图)

初中毕业后,吴春秀全身心投入银饰制作学习。刚开始学艺时,因银条火烧后需迅速捶打塑形,稍有不慎,烧红的银条就会反弹回来,烫伤手脚。至今,她的手上还留着当年被烫伤的疤痕。

“父亲常说,苗族银饰技艺是苗家的瑰宝,只要有人愿意学,就会倾囊相授。”吴春秀重复着这句从小听到大的话,语气里满是坚定。现在,她也成为了授艺者,手把手地教徒弟拉丝、编丝、焊接。

(花丝蝴蝶吊吊戒指。受访者供图)

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吴春秀积极探索创新。“传统大件银饰虽然精美,但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佩戴需求。” 她坦言。于是,便以苗族文化中象征生命起源的蝴蝶妈妈图腾为灵感,设计出蝴蝶戒指、小吊坠等小巧饰品,“没想到这些创新作品特别受欢迎,国外也有很多人喜欢。”

此次参展,吴春秀精心准备了戒指、项链、手镯、胸针等一系列作品。“苗族银饰不仅是贵州的,更是世界的。”吴春秀满怀憧憬,希望通过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技艺背后的文化密码。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