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19日,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启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专委会理事长张志安会后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谈及AI时代的媒体行业面临哪些变化与挑战,也谈及AI价值对齐、虚假信
“1%的灵感是最难被替代的部分,所以对媒体人来讲,更重要的是呵护自己1%的灵感。越是在AI时代的加速应用过程当中,越对媒体人的创造力提出更大考验。”
12月19日,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启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专委会理事长张志安会后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谈及AI时代的媒体行业面临哪些变化与挑战,也谈及AI价值对齐、虚假信息治理等相关议题。张志安还提及,很多媒体都是在一些重大时间节点用AI工具生成一两个创意作品,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也有、自己也会,但并没有常态化真正使用,没有结合优质内容和分领域的内容进入常规的新闻生产流程中去,“所以媒体应当要超越 ‘AI秀’”。
张志安
【以下为对话】
澎湃新闻:AI时代对媒体从业者提出哪些更高要求?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人类价值观的“价值对齐”?
张志安:AI和人类社会的“价值对齐”,其实根本上不在AI,而是在于人类。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人类如何研发和创新应用AI。
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努力,后半句往往被忽略,那就是“1%的灵感是更重要的”。这句话就像某种程度上预见了今天的AI时代。99%努力的部分,其实越来越多可以被AI取代和辅助,而1%的灵感恰恰是最难被替代的部分。所以对媒体人来讲,更重要的是呵护自己1%的灵感。
在我看来,1%灵感是创意、是共情,是对复杂性理解过程中的抽丝剥茧和真正的深度洞见,是在深度洞见复杂性的基础上有专业性的坚守,是在持续实践专业性的过程中,更具有创造力和创新力的传播理念,这些都变得特别重要。
我在复旦今年实践开展了一个学期的AI采写课,学生在很多环节都使用了AI,但学生用下来后反倒不是更悲观,而是很自信:“老师你看表面上我去现场,也许AI镜头可以捕捉、再现现场的画面,但我只要对现场背后的复杂逻辑更有洞见,那就不容易被替代。”还有学生用工具来做脚本创作,比方说“上海的一天”“外国青年如何看上海”,但他发现AI给出的脚本都比较套路化、标准化、缺乏个性,并且不同AI工具生成的短视频文本和框架都很相似。AI拟写提问时也是如此,AI生成的问题提纲可以有20-30个,虽然非常全面,但不精确、没有洞察。
所以学生发现,越是基础性的工作,AI越是非常好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查漏补缺、生成框架、掌握结构,可以让我们适当提高效率审核,包括做一些编辑辅助。但这同时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信,就是我们可以去激发、呵护自身不可被取代的创造力。
启发到现在的媒体从业人员身上,也是这样。这意味着未来庸常的记者、普通的提问会越来越被淘汰,如果到现场只抓到一些快讯,看不到现场背后隐藏的意义,那么就很容易可以替代。如果只会写套路化的脚本,没有独特性和自己的洞察,也会更容易被替代。所以我觉得越是在AI时代的加速应用过程当中,越对媒体人的创造力提出更大考验。
澎湃新闻: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使用导致内容侵权、虚假消息等内容泛滥,主流媒体在这种环境之下应该如何处理与AIGC的关系,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张志安: 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两个原则,第一个就是AI时代的内容生成应有新的伦理规则,即透明性。现在很多时候媒体作品只是在结尾注明“本作品应用了某些AI工具生成”,这其实是不够的。从开放性和专业性的角度来讲,因为大众都在探索AI的应用,如果媒体能够更加积极开放主动地把作品过程中的软件应用、程序应用,以及不断修正的方法论,在作品之外贡献给同行的话,其实可以带动大家更好地去运用工具。比如澎湃美数课、对齐Lab等工作室的一些作品,就在融合作品的生成结果之外给了更多过程性的工具介绍,把工具应用的路径和路线介绍给同行,帮助更多人一起应用,实际上就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
第二是大量自媒体主体都在用AI生产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快速填充到互联网平台之后,会导致内容生态变得鱼龙混杂,不实信息比过去更快速地产生,而且更易被掩盖、更难被察觉。因此非常重要的就是,建立内容平台化的生态治理意识,包括主流媒体、网信管理部门、平台方,要合力去研究AIGC带来的新现象。比如我自己会发现,基于一些热点事件,商业刷单公司会快速产生几百篇相似度极高的文章;另外,网络语言暴力的内容,受到AI生成效率的影响也比过去有所增长,被快速地投放到平台之上。所以我觉得,对于AI不实应用后产生的内容生态,需要建立出更强、更敏感的总体性治理机制。
澎湃新闻: AI赋能媒体行业将带来哪些潜能?如何深度运用AI,避免流于形式的“作品秀”?
张志安:今天AI在传媒业的应用最主要是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助力媒体内容生产的全过程,目前比较多的是关注到生产环节,但其实分发交互环节也非常重要,因为AI能让分发效率更高,而且在分发过程中可以用对话的方式来进行,所以媒体需要有意识从全过程的角度来看AI对媒体生产效率的赋能。这里面需要超越诱惑,或超越初级阶段的有限尝试。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媒体都是在一些重大时间节点用AI工具生成一两个创意作品。对很多媒体来讲,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也有、自己也会,但并没有常态化真正使用,没有结合媒体自身的优质内容和分领域的内容进入常规的新闻生产流程中去。所以我认为媒体应当要超越 “AI秀”。
其次,第二点就是要寻找运用场景,把AI工具运用到各种实际应用场景去研发它、推动它。比如澎湃新闻在做的“派生万物”,此外在垂类领域,像界面财联社的财跃大模型可以给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服务。所以我觉得对媒体来讲,AI除了运用在内容领域之外,非常重要的就是对应用场景的研发,希望它能够在产业赋能和收益的角度,给媒体带来新的想象力。
来源:澎湃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