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建军:“三个把准”务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B站影视 2024-12-19 12:01 3

摘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基础性战略性部署。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着眼于

□汤建军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基础性战略性部署。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着眼于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着眼科技创新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济大学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已经走在前列,该校举办“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和2024科技成果转化”发布大会,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发布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方案、科创企业投资项目签约、公布首批校内场景验证项目等,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及科技企业孵化,成为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典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深刻领会。

一、把准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发展到电力内燃机时代,从电子计算机时代发展到今天的数智时代,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信息化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让人类社会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迈进数智时代,前所未有的展现了科技创新引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规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石,人才是根本。创新驱动不仅是对产业,更是对教育和人才。只有创新驱动才能真正吸才引才、育才成才。当前,值得我们格外关注的是,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成长的三大核心要素。

一是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要求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历史、现实以及未来的科技创新一定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中起引领作用。当前,湖南正在积极推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是个新招实招,必定积极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二是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科技发展趋势是分工越细和奔向融合。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单一学科的知识已难以满足创新需求。特别是数智时代已经来临,具备跨学科知识的人才更受欢迎,有组织的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热门。

三是实践能力。科技创新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人才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一般而言,一个区域的发展程度往往取决于这个区域有没有若干个特色鲜明的融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中心。其中,企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又往往决定了该区域的发展水平,人才流向最终大多是奔向产业发展强劲地区。由此可见,我们过去推进的“政产学研”是完全有道理的,只不过我们在行动上过多偏重学研,却忽视了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产业对人才、教育特别是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引领作用。湖南科教优势在全国确有一席之地,但我们学科齐全之教育培养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却往往流入经济发展前沿地区,而本地产业创新对人才、教育的拉动或者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人才利用却差强人意。如果创新实践机会都较少,其实践人力就会大打折扣。

二、把准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需要实现倍增效应。近年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中小学、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广泛推广应用。例如,山东大学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构建“数智化生态教学场”,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开放式学习。天津科技大学则借助该平台打破年级和专业限制,实现了课程的滚动开课和个性化培养。这些案例表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教育模式,推动教育向更加开放、灵活、智能的方向发展。

一是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应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增加跨学科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减少纯理论性课程。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猪佩奇神奇数学课”为例,该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自动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该系统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的依据。这种基于科技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育更加科学、高效。

二是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社会实践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某学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使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学生们甚至可以穿上VR设备,亲自体验古战场的紧张氛围,或者走进古代宫殿,感受皇家的奢华生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

三是推进评价机制改革。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设立创新奖学金、优秀科研成果奖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三、把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可行途径

实践证明,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而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就应聚焦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夯实教育这个基石,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具体就人才培养而言,应根据现代化创新发展需求,通过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去构建更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是顺应产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应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当然,高校也可以创办、发展企业或者参股企业,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引领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二是顺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趋势要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实践就是最好的创新教育。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竞赛活动,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产学研”科研资源和精准指导支持,既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又增强实验动手能力。

三是顺应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发展需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校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留学项目,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竞争力。

(本文根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汤建军在2024年湖南省省情研究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研讨会上主题发言修改整理)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