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5岁的李女士最近发现脸颊上出现了对称的褐色斑片,像两片蝴蝶翅膀贴在脸上。起初以为是防晒没做好,但即使用着昂贵的淡斑精华,色斑却越来越明显。这不是个别现象,据统计,亚洲育龄期女性黄褐斑患病率高达30%,这个被称为“皮肤界变色龙”的疾病,正在成为无数人的困扰。
黄褐斑的
前世今生
35岁的李女士最近发现脸颊上出现了对称的褐色斑片,像两片蝴蝶翅膀贴在脸上。起初以为是防晒没做好,但即使用着昂贵的淡斑精华,色斑却越来越明显。这不是个别现象,据统计,亚洲育龄期女性黄褐斑患病率高达30%,这个被称为“皮肤界变色龙”的疾病,正在成为无数人的困扰。
皮肤上的“信号灯”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部对称性黄褐色斑片。不同于普通晒斑的零散分布,它的典型特征呈现:
蝴蝶状分布:以鼻梁为轴心,对称分布于面颊、前额及下颌
深浅不一:浅棕色→深褐色,随紫外线暴露加深
边界模糊:与正常皮肤没有明显分界线
致病“推手”及易感人群
紫外线暴露:日均户外活动时间过长或长期接触强光
激素波动:妊娠/口服避孕药/更年期
遗传倾向:深肤色人群/直系亲属黄褐斑
慢性炎症:玫瑰痤疮/反复过敏史
此外,睡眠不足、使用汞铅水平超标的劣质化妆品、甲状腺疾病、肝脏疾病、烹饪等热辐射接触也可诱发或加重黄褐斑。
科学防治:
从“被动遮盖”到“主动管理”
01
防晒是第一要务
紫外线是黄褐斑的“助燃剂”,需遵循ABC原则:
“A”- Avoid:建议10:00-16:00紫外线较强时避免直接日晒
“B”- Block:使用SPF30+、PA+++防晒霜,2mg/cm2,量过少可能会影响防晒效果,如果长时间户外活动,可以每2小时补涂1次。
“C”- Cover:佩戴有防紫外线功能的防晒口罩/宽檐帽/遮阳伞
误区纠正
阴天紫外线强度仍可达晴天的70%,冬季雪地反射会使紫外线伤害加倍。
02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好心情比任何精华都管用;
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避免服用引起性激素水平变化的药物及光敏药物;
减少烹饪热/职业热接触;
积极治疗可能诱发或加重黄褐斑的相关慢性疾病。
03
科学选择美白类护肤品
研究显示,对苯二酚、壬二酸、烟酰胺、噻胺醇可以抑制黄褐斑中的色素沉着过度和黑色素分泌过多。此外,含甘草提取物、左旋维C、白藜芦醇、谷胱甘肽、鞣花酸、桑叶提取物、芦荟素等成分的美白类功效性护肤品可用于黄褐斑的治疗。
特别提醒
外用药物成分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见效快的方案往往风险高,避免使用含汞等违禁成分的“速效”祛斑产品。
04
修复皮肤屏障势在必行
透明质酸:维持皮肤水合,修复皮肤屏障
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维持皮肤屏障的结构和功能
青刺果油:刺激分泌神经酰胺、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
05
积极就医,对症下药
黄褐斑也容易与其他色素增加性疾病相混淆,如雀斑、炎症后色素沉着、太田痣、褐青色痣、黑变病等,因此积极就医对于明确诊断及后续的治疗至关重要。
黄褐斑有不同的分期、分型,不同类型的黄褐斑在治疗上存在差异,可以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完善检查,如皮肤镜、皮肤CT或VISIA图像分析,对黄褐斑进行分型及疗效评估。
黄褐斑的治疗根据轻重程度不同,呈阶梯式,如轻症患者可仅采用外用药物治疗,中重度可选择光电疗法,顽固性患者可采取联合治疗。
注意:不当光电治疗可能加重色斑,需在专业机构进行。
营养管理小贴士
宜多食:富含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食物,如:西蓝花、柑橘类、猕猴桃、鲜枣等。
需忌口:光敏性食物(芹菜、香菜)建议晚餐食用。
天津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