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发阴茎癌病例大约在4000~5000例之间,虽然相较肺癌、肝癌这类“大户”略显“边缘”,但它的发病率正在悄悄上升,尤其是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患者出现晚、诊断晚、治疗更晚。
在门诊坐了一整天,最后一个病人走进来的时候,我愣了一下。不是因为他长得特别,而是因为他拿着检查报告时的那种眼神,混着不安、尴尬,还有点羞愧。
他三十出头,长得挺精神,但报告上却赫然写着四个字:阴茎鳞癌。
很多人听到这个词的第一反应是:这病怎么可能得?太稀奇了吧。
可现实是,它远比你想象的更接近生活本身。阴茎癌虽然不是高发癌症,但它绝不是“天外来客”。它不是突然掉下来的陨石,它是你生活方式长期种下的因。
数据不会骗人。
根据《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发阴茎癌病例大约在4000~5000例之间,虽然相较肺癌、肝癌这类“大户”略显“边缘”,但它的发病率正在悄悄上升,尤其是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患者出现晚、诊断晚、治疗更晚。
我们总说“癌症是生活方式的终极控诉”,阴茎癌就是个典型。它不只是医学问题,它是一个文化问题、卫生问题、认知问题,甚至是一个“男人面子问题”。
先把话挑明了吧,阴茎癌的发生,背后至少藏着五个你不愿面对的真相。
你没看错,最基本的个人卫生,是第一道防线。尤其是那些包皮过长却从不清洗的男性,包皮垢日积月累,形成“化学武器”,刺激局部皮肤慢性炎症,从而诱发癌变。
这就像你每天不洗脸,灰尘、油脂堵塞毛孔,时间久了自然爆痘、溃烂,换到下体可不是“长个痘”这么简单。
有些男性天真地以为,“不是每个男人都有包皮吗?难道人人都得癌?”别太自信,癌症不挑人,但挑环境。一个闷热、潮湿、充满细菌的环境,简直是癌细胞的温床。
对,就是那个让宫颈癌家喻户晓的“人乳头瘤病毒”,男性也中招。特别是HPV16和18型,已经明确和阴茎癌高度相关。性传播是主要渠道,而男性感染HPV后往往没有症状,更不会去检查,像个“无声的传播者”,伤己,还可能祸及伴侣。
你以为HPV疫苗是女性专属?错大了。
早有研究指出,男性接种HPV疫苗同样有效,甚至能大幅降低阴茎癌、肛门癌等发生率。但现实中,有几个成年男性主动去接种?大多数连HPV是啥都说不清楚,还在那儿迷信“多练身体,百毒不侵”。
抽烟、酗酒、熬夜、乱吃激素保健品……这不是在养生,是在“养癌”。
吸烟者患阴茎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三倍,这是《中华男科学杂志》2022年的研究结论。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局部免疫力下降,病毒清除能力变差,加速癌变。
而长期饮酒,不只是“伤肝”,也会损伤免疫系统,让身体的自我防御机制形同虚设。癌细胞本来只是“哨兵”,你不管它,它就越界开战。
很多患者初期只是发现龟头红肿、渗液、破溃,就以为是过敏、湿疹,甚至性病,自行涂抹药膏,拖拖拉拉,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等到疼痛明显、溃烂严重、出现异味,癌细胞早已“攻城略地”。
关键是,男性对自己下体的观察和自我检查意识极差。脸上冒个青春痘都能照半小时镜子,下面破了皮却能忍三个月不去医院。这不是大丈夫,这是大糊涂。
在一些农村或宗族文化浓郁的地区,谈“性”依旧是禁忌,哪怕发现异常也羞于启齿。很多患者都是在家人极力劝说甚至“强行带来”的情况下才勉强就医。这种文化羞耻让疾病失去了早期干预的机会。
更糟糕的是,部分患者对“包皮环切”这件事仍抱有无端恐惧,觉得“动那里”就会“失去男子气概”,甚至和“阉割”划等号。这种认知落后,直接导致预防措施无法推广。
再讲一个现实点的:阴茎癌一旦发展,轻则部分切除,重则全切,失去性功能。是身体的伤害,更是心理的崩塌。你可以想象一个中年男人,在妻子面前、孩子面前、自己面前如何面对“失去男性器官”的事实。
有些人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觉得“这病离我十万八千里”。但别忘了,阴茎癌并非老年病,它在30~50岁之间也有不少发病案例。尤其是近年来性行为年龄提前、不洁性行为增多、HPV感染率升高,这一趋势愈发明显。
别再觉得这是“别人家的病”了。它可能就是你生活习惯的“复利结果”。
说到底,阴茎癌不是天灾,它是人祸,是你生活方式与观念的“合谋”。每一个不洗的包皮,每一次无保护的性行为,每一次忽略的红肿、破溃、异味,都是癌细胞悄悄逼近的脚步声。
该洗就洗,该割就割。不要怕“丢面子”,丢的是命。而且现在手术技术早已成熟,包皮环切是门诊小手术,十几分钟解决问题,麻醉充分,恢复快,不影响功能,反而有助于清洁和预防疾病。
还有一点得说清楚,别再把检查下体当成“难以启齿”了。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不是道德评判的法庭。医生见过的比你想象的多得多,真正应该羞耻的,是明知道自己有问题,却装作没事的鸵鸟心态。
互联网时代,信息唾手可得,认知却依旧滞后。你可以不懂医术,但不能连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都没有。真正的“男子汉”,不是不怕病,而是肯面对、会预防、敢治疗。
别等它发生才后悔,当你站在手术台上,望着切除的器官,想起过去那些本可以避免的小事,那种悔恨,不是再洗十次澡、戴十次套、早做十次检查就能弥补的。
结尾再提醒一句:阴茎癌不是玩笑,它是生活中最“沉默的爆雷”之一。请你,别踩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陈志强,李文涛,张劲松,等.阴茎癌的诊治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2,28(5):489-493.
[2]张伟,黄勇,赵鹏飞,等.HPV感染与男性阴茎癌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23,50(12):612-617.
[3]王泽民,刘刚,孙立军,等.我国阴茎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3,44(3):189-193.
来源:科普健康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