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中国粮食生产稳中提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17:13 2

摘要:当前正值粮食生产关键时期,全国各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各地多措并举推动粮食生产稳中提质,为端牢 “中国饭碗” 持续发力,粮食生产形势稳中向好。然而,在粮食生产稳步推进的背后,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管理措施应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稳定。

当前正值粮食生产关键时期,全国各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各地多措并举推动粮食生产稳中提质,为端牢 “中国饭碗” 持续发力,粮食生产形势稳中向好。然而,在粮食生产稳步推进的背后,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管理措施应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稳定。

在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现代化农业机械穿梭于广袤田野间。黑龙江省今年大力推广智能化播种技术,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精准定位,实现了播种深度、间距的标准化控制,不仅提升了播种效率,还能有效节省种子和肥料。同时,当地政府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今年预计新增高标准农田 300 万亩,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灾能力,为粮食稳产增产筑牢根基。但不容忽视的是,东北地区长期高强度的粮食种植,导致部分耕地土壤肥力下降,黑土地退化问题凸显。对此,黑龙江省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计划在三年内实现黑土地保护面积全覆盖,逐步恢复土壤肥力。

黄淮海平原上,河南省积极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推广小麦玉米轮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在周口市西华县某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我们采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相比传统人工打药,效率提高了数十倍,而且农药使用量减少了 20%,既保证了粮食产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但该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粮食生产,季节性干旱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南省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升级改造,建设一批蓄水塘坝、灌溉泵站,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田抗旱能力。

政策支持为粮食生产注入强劲动力。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提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如山东省对新建的粮食烘干设施给予资金补贴,解决农民粮食晾晒难题,降低产后损失;安徽省通过举办粮食种植技术培训班,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平。但近年来,农资价格波动较大,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成本上升,压缩了农民种粮利润空间。为缓解这一情况,国家发改委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等违法行为;农业农村部推动农资生产企业与农户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资采购成本。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粮食相关企业超23.5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7200余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河北省、江苏省粮食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超过4.2万余家、2.7万余家和2.3万余家。此外,通过天眼查天眼风险和深度风险来看,涉及司法案件的粮食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10.66%。

此外,极端天气频发也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挑战。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可能导致农作物倒伏、减产甚至绝收。为此,气象部门加强与农业部门合作,建立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各地加大农业保险推广力度,扩大粮食作物保险覆盖面,提高赔付标准,帮助农民降低因灾损失。

据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春耕春播已基本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农作物长势总体良好。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政策的有力扶持以及对潜在隐患的有效管理,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继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粮食安全是 “国之大者”,我国将持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来源:如意商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