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让我想起了我接触过的好几个学生,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看似温和无害,实际上用“愧疚”这把无形的刀在伤害孩子。
“新型情感暴力”正席卷万千中国家庭:不打不骂,却毁了孩子一生
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吗?
一个妈妈因为孩子背不下来课文,就开始扇自己耳光。
这可不是我编的,这事儿刚在《不要小看我》这个节目里播出来。
这让我想起了我接触过的好几个学生,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看似温和无害,实际上用“愧疚”这把无形的刀在伤害孩子。
愧疚式教育,说白了就是父母拿自己的“付出”和“痛苦”来要挟孩子。这招儿可厉害了,不用动手打骂,就能让孩子乖乖就范。可这后果有多可怕,我得和大家好好唠唠。
我班上就有个学生小丽(化名),成绩一直不错,可整个人都是畏畏缩缩的。
后来我才知道,她妈妈经常在她考砸时说:“我天天加班到半夜,就是为了供你上补习班,你就这么对得起我?”每次听到这话,小丽都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
这种教育方式的危害有多大?我给大家列个单子:
孩子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就像我那个学生小明,整天琢磨怎么让爸妈高兴,自己想干啥都不敢说。上了大学还天天给爸妈报喜不报忧,生怕他们担心。这哪是在上学啊,简直是在演戏。
还有就是容易走极端。我见过太多被父母用愧疚感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要么变得特别自卑,要么就突然爆发。就像《底线》那部电视剧里演的,孩子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得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父母们,你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
养孩子辛苦,这是实话。可你选择当父母,是你自己的选择。把这份责任变成要挟孩子的筹码,这不是在教育孩子,是在透支亲子关系。
我见过太多父母说:“我不打你不骂你,对你多好啊。”可你们知道吗?有时候,一句“你让我太失望了”,比打一巴掌还疼。
那到底该怎么办?我给大家支几招:
要听孩子说话。真正的听,不是应付式的“嗯嗯啊啊”。前两天我一个学生跟我说:“刘老师,我特别羡慕你,跟你说话,你总是认真听。”听到这话,我心里可不是滋味。
别总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我班上有个学生数学不行,可画画特别棒,他爸妈不逼他学奥数了,现在孩子反而更爱学习了。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和老师聊聊。记住,被爱不是一种亏欠,付出不应该成为要挟。让我们一起为孩子创造一个没有情感暴力的成长环境。
来源:洁涵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