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俗称“见面传”,人群普遍易感。流行高峰为每年3至6月、11月至次年1月,需引起各位家长注意。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感染对象主要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虽已入夏
气温回升,但温差较大
仍然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
记者从七星关区人民医院感染科了解到
近期该院接诊的水痘、手足口病等
传染病患者明显增多
该院医生范琴菊介绍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包括流感、麻疹、水痘
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水痘是什么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俗称“见面传”,人群普遍易感。流行高峰为每年3至6月、11月至次年1月,需引起各位家长注意。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感染对象主要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主要经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其传染性较强,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应注意防范。
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疱疹液传播。传染期通常从出疹前1—2天开始到所有皮损干燥结痂为止。潜伏期约为10—21天(通常为14—16天),约半数儿童在皮疹出现前24—48小时,会出现发热、不适、恶心、头痛等症状,皮疹出现后24—72小时,全身症状明显。
皮疹通常先出现在头皮、面部或躯干,逐渐延至四肢,呈分批出现、向心分布的特征。皮疹初期为红色斑疹,后转为丘疹、疱疹、痂疹,24小时后可见各型皮疹。新发皮疹在1—7天内相继出现。
如何治疗
毕节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吴健介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可引发两种疾病:初次感染引起水痘,多见于儿童;水痘痊愈后,部分病毒会潜伏在人体的神经根内,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易发于腰腹部、胸背部和头面部,疼痛明显,俗称“缠腰火丹”,常见于老年人。
可进行对症治疗,如发热、头痛等症状,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重症患者或有并发症的患者,要到医院请临床医师开具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疱疹部位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雷夫努尔氧化锌糊剂等止痒。
如何预防
首先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手段,按照免疫程序,一共接种2剂。12月龄—24月龄接种第1剂,4岁—6岁接种第2剂。未完成2剂者,补齐2剂(≤14岁人群两剂至少间隔3个月,≥15岁人群两剂至少间隔4周);其次要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尽量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特别是孕妇、婴幼儿等易感人群。
接种过水痘疫苗后,患者感染后的症状通常较轻,皮疹少,常不典型,似蚊虫叮咬斑丘疹,水疱疹少,疱疹凹陷不明显,很快结痂,多不伴发热,5—7天可恢复,此类水痘被称为“突破性水痘”。大多数水痘患者可以自愈。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症状严重的患者皮疹密集,伴反复高热,可出现出血性、播散性水痘,主要见于免疫水平低下人群。青少年或年轻成人患水痘后,需警惕并发病毒性心肌炎,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温馨提示
水痘虽可怕,但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及时接种疫苗,就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如果不幸患上水痘,也不要过于恐慌。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