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的时候说过这样一番话:“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的时候说过这样一番话:“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定的英雄标准实在太高了,以至于只有他和刘备符合标准,刘备“闻雷失箸”后,曹操可能会误以为天下英雄只剩他自己了。
曹操是奸雄也好,枭雄也罢,在汉末乱世,能与他并争天下的英雄确实不多,与汉末同样群雄并起的,还有隋朝末年,我们细看《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就会发现隋唐英雄系列小说还是写保守了——当时可不仅仅是十八家反王三十六路烟尘。
青史留名的割据称王称霸者按列传顺序,先后有李密、王世充、窦建德、薛举、薛仁杲、 李轨、刘武周、高开道、刘黑闼、徐圆朗、萧铣、杜伏威、辅公祏、王雄诞、沈法兴、李子通、朱粲、梁师都、刘季真、李子和,如果再加上宇文化及,反王数量怎么也得有三十来个。
这三十来个反王除了互相灭杀的,基本都被李唐收拾掉了,所以讨论他们谁是英雄的意义不大,李密顶多也就能跟袁绍画个等号:“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李密属于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他建号称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很多不祥之兆,这在《新唐书·列传第九》中有明确记载:“密建号登坛,疾风鼓其衣,几仆;及即位,狐鸣于旁,恶之。及将败,巩数有回风发于地,激砂砾上属天,白日为晦;屯营群鼠相衔尾西北度洛,经月不绝。”
李密丧尽瓦岗军,降唐复叛被杀的时候,也只有三十七岁,史书中也没有他子嗣的记载,可能是他多年颠沛流离期间根本就没顾上娶妻生子,降唐后李渊把表妹嫁给他,却又被他杀了。
李密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被他嘲笑为“老生常谈”的魏征成了大唐名相,差点被他手下砍死的李勣成了大唐顶级名将,就连他看不上眼的刘黑闼,也成了差点打遍唐军无敌手的最强反王,而刘黑闼唯一打不过的大唐名将,就是在瓦岗军没有任何爵位的内马军骠骑秦琼。
很多人都认为秦琼在瓦岗军的地位很高,那显然是一个误解,事实上秦琼在瓦岗军只是内马军四骠骑统领之一,手下只有两千骑兵,地位远不及其他几人:李密接收翟让“让给”自立为魏公(王)时,封翟让为司徒、东郡公(后来又把翟让杀了),裴仁基为上柱国、河东郡公,裴行俨为上柱国、绛郡公,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房彦藻为左长史,邴元真为右长史,杨得方为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这些人都比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地位高,刘黑闼只是一个“裨将”,王君廓也很不受待见。
李密在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就袭爵蒲山公,并凭借父(李宽,隋朝上柱国、蒲山郡公)荫任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自然是像“四世三公”的袁绍一样眼高于顶,而不能像刘备曹操那样慧眼识英雄。
李密肉眼凡胎不识英雄,读者诸君慧眼如炬,一定会在史料中找到真正的瓦岗英雄,为了便于大家品评,咱们先列出曾在瓦岗为将且在史书中有记载的十人名单:徐世勣、单雄信、裴行俨、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王君廓、王伯当、刘黑闼、张亮(凌烟阁功臣第十六)。
出身于瓦岗或曾在瓦岗军为将的当然不止这十个人,牛进达、吴黑闼、贾闰甫等人,在史书中也留下了名字。
大家不太熟悉的,或者史书记载不多的,咱们可以忽略不计,只用排除法来看看这十位瓦岗名将,有几位能算半个英雄?
之所以说“半个英雄”,那是按曹操的标准来衡量的,曹操说的英雄,必须是一方诸侯或一代枭雄,所谓的蜀汉五虎大将、曹魏五子良将、江表十二虎臣,都不会被曹操认为是可与自己并争天下的英雄。
用排除法来评比,首先要去掉的就是王君廓,因为他“素险薄,多翻覆”,根本就不像小说写的那样有关二爷的忠义之风。张亮以告密起家,又因为被人告发而以谋反罪名被诛,自然也算不得英雄。
瓦岗群雄只能算是虎而不能用龙的标准来衡量,所以我们只能把能大能小,能升能隐,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瓦岗名将称为英雄,用曹操的标准衡量成半个英雄,并不能用“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来过高要求他们。
审时度势,智勇双全,这样的名将,在瓦岗军中并不少,但是裴元庆的裴行俨显然只是有勇无谋——秦琼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阵前投唐,找到了济世安民之主,而裴行俨却留在王世充军中,准备寻找机会重立皇泰主越往杨桐,结果事机不密,被王世充满满抄斩。
当时只要有一点头脑,就会发现“隋室不可复兴,王氏不可卒除”,而且杨桐本非命世之主,裴家父子就是出掉了王世充,杨桐依然只能当傀儡,只不过是换了一伙提线人而已。
裴行俨不能审时度势,最后身死族灭,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悲剧——如果他跟秦琼做出同样的抉择,在唐朝的官爵,绝对不会比秦琼低。
王君廓、裴行俨在曹操眼里算不得半个英雄,徐世勣、单雄信算几分英雄,史书中也有不同说法:徐、单二人都是翟让的起起家班底,李密杀害翟让的时候,徐世勣被砍伤脖子,单雄信跪地求饶,后来徐世勣表现得对李密“忠心耿耿(笔者总认为那是作秀)”,单雄信则在王世充袭击瓦岗军是率部投降,并当了王世充的“大将军”,还差点在洛阳击杀秦王李世民。
单雄信在小说中是“南七北六十三省总瓢把子”,在史书中却得到了“轻于去就”的四字差评,这四个字不用笔者解释,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李勣是大唐名将,甚至可以说是名帅,但他是不是英雄,那可就难说了,起码他在投唐之后被窦建德俘虏又投降,虽然找机会带兵逃回,但却把父亲丢在了敌营——真不知道已经赐姓封公的“李世勣”为什么要把父亲带到前线。
徐世勣颇有马超之风,刘黑闼却有些田横的义气,他在窦建德被杀后,迅速收拢旧部展开复仇行动,先用后打败打死了很多大唐名将,罗艺、李世勣都是他手下败将,薛万钧薛万彻被他生擒后“截发驱之”,只不过因为“瓦岗故友”罗士信也是死在刘黑闼刀下,所以在演义小说中,刘黑闼也算不得英雄。
刘黑闼在小说中是反面角色,但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他做得并不比秦琼程咬金差。
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生在隋末唐初,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站在徐世勣、单雄信、刘黑闼的立场来看,他们的做法似乎也无可厚非,于是最后的问题就只能留给大家了:咱们今天说的十位瓦岗名将,哪几位按曹操的标准能算半个英雄?王伯当和秦琼,谁才是瓦岗第一义气英雄?
来源:半壶老酒半支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