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出身富贵,却能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他历经三朝皇帝,始终屹立不倒;就连李世民临终前选定的三位托孤大臣中,也只有他一人得以善终。
要说起唐朝初年的传奇人物,李世勣(原名徐世勣)绝对算得上一个。
他出身富贵,却能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他历经三朝皇帝,始终屹立不倒;就连李世民临终前选定的三位托孤大臣中,也只有他一人得以善终。
这个人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职场生存教科书”。
公元594年,李世勣出生在山东菏泽一个富豪家庭。
父亲徐盖是当地有名的善人,家里粮仓堆成山,仆人成群,但父子俩从不吝啬,经常接济穷人。
不过,这位“富二代”可没打算躺平享福。隋朝末年天下大乱,17岁的李世勣一拍大腿,跟着老乡翟让上了瓦岗山,成了起义军里最年轻的将领。
瓦岗军起初只是劫富济贫的“草台班子”,李世勣却展现了惊人的军事天赋。
他劝翟让别抢老乡,专挑运河上的官商下手,结果瓦岗军越打越富,人数破万。
更绝的是,当隋朝名将张须陀带着两万大军来剿匪时,翟让吓得想跑路,李世勣却设计埋伏,反杀得隋军全军覆没,连张须陀都丢了性命。
这一战,让17岁的李世勣成了瓦岗军的“顶梁柱”。
后来李密加入瓦岗,李世勣又劝翟让让位,结果李密上位后翻脸不认人,设宴杀了翟让。
混乱中李世勣脖子挨了一刀,差点丧命,幸亏李密及时喝止,还亲自给他包扎伤口。
这段经历让李世勣明白:乱世之中,光会打仗不够,还得会“站队”。
瓦岗军败给王世充后,李密带着残部投降唐朝,李世勣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他守着瓦岗旧地黎阳仓,既不投降也不自立,反而把地盘清单交给李密,让他去献给唐高祖李渊。
这一招“借花献佛”,让李渊感动得直夸:“这才是忠臣啊!”当场赐他李姓,封为曹国公。
更绝的是后来李密造反被杀,李世勣不仅没撇清关系,反而披麻戴孝给旧主办葬礼,哭得比亲儿子还伤心。
李渊一看,这人对旧主都这么有情有义,对我肯定更忠诚。
就连处决老战友单雄信时,李世勣割肉相送、抚养遗孤的举动,都成了他“忠义双全”的活广告。靠着这套“忠义人设”,他在唐朝官场站稳了脚跟。
归顺唐朝后,李世勣开启了“战神模式”。
跟着李世民打王世充、灭窦建德,他屡出奇招:假装投降骗开虎牢关城门;挖地道突袭宇文化及;甚至带着三千骑兵突袭突厥老巢,吓得颉利可汗连夜跑路。
李世民曾得意地说:“隋炀帝修长城防突厥,我有李世勣就是活长城!”
不过他和李靖的“战神组合”更有意思。
李靖擅长闪电战,他擅长稳扎稳打;李靖灭突厥后急流勇退,他却能混到三朝元老。两人就像唐朝的“矛与盾”,一个负责突击,一个负责善后。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曾试探李世勣要不要参与政变,他装傻充愣不表态;等李世民登基后,他又成了最听话的“工具人”。
最经典的当属李世民临终前的“托孤测试”:突然把他贬到甘肃叠州,结果他连家都不回,骑上马就去上任。李世民这才放心对儿子李治说:“这人能用!”
到了李治时代,面对“要不要立武则天当皇后”的送命题,长孙无忌等老臣拼命反对,李世勣却轻飘飘一句:“这是陛下的家事,问外人干啥?”
既不得罪权臣,又讨好了皇帝,堪称职场“端水大师”。
李世勣临终前留下狠话:“要是后代出能人又不老实,赶紧杀了,不然必反!”
结果孙子徐敬业(后改李姓)真在武则天时代造反,兵败后全家遭殃,连李世勣的棺材都被挖出来劈了。
不过这事儿反而证明他的眼光毒辣——自己生前把该踩的雷都避开了,子孙作死那是后话。
李世勣能从隋末混战中活到76岁高龄,靠的不只是战功。
他像泥鳅一样滑不留手,却又始终挂着“忠义”招牌;该拼命时不要命,该装傻时绝不冒头。
这种在刀尖上跳舞的智慧,让他在腥风血雨的初唐政坛成了“不倒翁”。
就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能像他这样善始善终的,掰着手指都数不出几个。
参考文献:
来源:魏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