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枚铜币为清代户部丙午年(1906年)铸造的“大清铜币”系列,面值“当制钱二十文”,中心铸“浙”字,明确标识其由浙江局铸造。正面设计庄重典雅,中央“大清铜币”四字以楷书呈现,笔画端庄有力;上方环绕满文“大清铜币”,左右分列“丙午”纪年与“户部”字样,下方标注面
此枚铜币为清代户部丙午年(1906年)铸造的“大清铜币”系列,面值“当制钱二十文”,中心铸“浙”字,明确标识其由浙江局铸造。正面设计庄重典雅,中央“大清铜币”四字以楷书呈现,笔画端庄有力;上方环绕满文“大清铜币”,左右分列“丙午”纪年与“户部”字样,下方标注面值。中心“浙”字采用阳文凸起工艺,字体规整,与周边纹饰形成鲜明对比。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龙身盘踞于云雾之中,龙鳞细密,龙爪锋利,彰显皇权威严;龙纹上方为“光绪年造”四字,下方为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大清帝国铜币),体现晚清货币的国际化特征。此币铸造工艺精湛,包浆自然,存世量稀少,尤以浙江局所铸“浙”字版为珍。2023年某拍卖会上,一枚品相极佳的“浙”字二十文铜币以146万元成交,其历史价值与稀缺性备受藏家青睐。
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闽关十文:此币为福建官局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铸造,正面中央“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缘“福建官局造”,下缘“当十文”,左右分列“闽”“关”二字,标识其特殊铸造背景。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龙身矫健,四周环绕英文“FOO-KIEN PROVINCE”(福建省),下方为面值“TEN CASH”。此币因“闽关”二字的位置与字体大小不同,衍生出“大闽关”“小闽关”等版别,其中“高低闽关”因文字错位而更显珍稀。2022年拍卖中,一枚“高低闽关”十文铜币以165万元成交,其独特版别与历史意义成为藏家追逐的焦点。
光绪通宝中心“吉”制钱二文铜币:此币为吉林省局铸造的光绪通宝系列,面值二文,中心铸“吉”字,标明铸造地。正面“光绪通宝”四字楷书端庄,背文为满文“宝吉”,象征吉林局。此币采用机制黄铜铸造,工艺精细,字体深峻,包浆温润。作为清代地方局铸币的代表,“吉”字二文铜币因存世量稀少,尤显珍贵。2021年某场拍卖会上,一枚PCGS评级AU58的“吉”字二文铜币以178万元成交,其历史价值与稀缺性备受市场认可。
此枚铜币为丙午户部大清铜币系列,面值“当制钱十文”,中心铸“闽”字,标识福建局铸造。正面中央“大清铜币”四字楷书工整,上方满文环绕,左右分列“丙午”与“户部”,下方标注面值。中心“闽”字采用阳文工艺,字体清晰,与周边纹饰相得益彰。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龙身盘踞于云雾之间,龙鳞细密,龙眼炯炯有神,彰显皇家气派;龙纹上方为“光绪年造”四字,下方为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此币铸造工艺精湛,包浆自然,存世量较少,尤以福建局所铸“闽”字版为贵。2024年某拍卖会上,一枚品相完美的“闽”字十文铜币以173万元成交,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备受藏家推崇。
此币为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铜币厂铸造,面值十文,正面中央“中华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缘“福建铜币厂造”,下缘“每枚当制钱十文”,左右分列米字星与花星。背面中央为军旗图案,由五色旗、国民党党旗与铁血十八星旗组成,象征革命胜利;下方为英文“TEN CASH”。此币设计独特,融合了民国政治符号与货币功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铸造工艺方面,采用黄铜材质,图案深峻,包浆自然。2023年某拍卖会上,一枚PCGS评级MS64BN的“中华元宝”十文铜币以225万元成交,其稀缺性与历史意义成为藏家竞相追逐的珍品。
此币为清代宝川局(四川局)铸造的光绪通宝机制方孔钱,面值未标注,背文满文“宝川”,标识铸造地。正面“光绪通宝”四字楷书端庄,穿孔方正,钱体采用黄铜材质,机制冲压工艺,字体深峻,边廓规整。背面满文“宝川”二字清晰可辨,包浆自然,呈现岁月痕迹。作为清代机制方孔钱的代表,此币因铸造工艺先进、存世量稀少而备受藏家青睐。2024年某拍卖会上,一枚品相极佳的“宝川”机制方孔黄铜币以230万元成交,其历史地位与稀缺性成为高价成交的关键。
来源:蔡老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