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中那些数不清的忧愁与憾事,就任凭它们如流水般,悠悠然来,悠悠然去,不必纠结不休。
—【01】—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唐·罗隐《自遣》
得到了,就放声高歌,尽情享受那份喜悦;
失去了,也就罢了,不必过分沉溺于悲伤之中,坦然地让它过去。
人生中那些数不清的忧愁与憾事,就任凭它们如流水般,悠悠然来,悠悠然去,不必纠结不休。
既然世事难以全然掌控,那么,眼下能够把握的,便是此刻的杯中之物。
今天有酒可以畅饮,便痛痛快快地喝到尽兴,暂时忘却那些烦恼。
至于明天可能会遇到的忧愁,那就留给明天去面对吧,不必用未来的不确定,来困扰当下的片刻安宁。
—【02】—
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
船帆刚刚扬起,如同鸟儿初展翅膀,那饱满的姿态,充满了启航时的力量,就如同传说中那振翅高飞的鲲鹏一般,气势非凡,直冲云霄。
既然已经踏上了征途,又何必为前方的千里路途而过分担忧呢?
前路漫漫,固然会有未知与挑战,但请相信,自然界自有其规律,行船也自有其助力。
当船帆扬起,便会有那适时的风儿吹来,推动着航船,一路向前。
当你鼓足勇气,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许多原先预想的困难,会在前进的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助力与转机。
重要的是那份启航的决心与对未来的信念,只要方向正确,勇于前行,便无需过分忧虑,因为机遇与顺境,或许就在不远处等待。
—【03】—
一自移家入紫烟,深林住久遂忘年。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明·王守仁《题灌山小隐二绝》
自从将家安顿在这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的“紫烟”深处,便与这片宁静的山林融为一体。
在幽深的林间居住久了,日复一日,与自然为伴,渐渐地,连岁月的流逝也仿佛被遗忘了,心中不再有尘世中那种,对年华老去的焦虑与感伤。
山中的生活,看似清贫简朴,但千万不要说这里缺少生活的供给。
你看那皎洁的明月,那拂面的清风,它们是何等的美好,何等的宝贵,能够给予人心灵无限的慰藉。
而这些却完全不需要花费一文铜钱去购买。
精神的富足,内心的宁静,才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04】—
竹几匡床稳,幽轩更洒然。
小窗明月下,来伴道人眠。
——明·孙承恩《园居漫兴》
一张竹制的几案,一张简朴的木床,摆放得安稳而妥帖,素雅而宁静。
这幽静的轩室,没有奢华的装饰,却因此更显得超脱凡俗,令人心境平和,灑脫自在。
夜晚,一轮明月悄然升起,清辉透过小小的窗棂,静静地洒落在室内。
这月光,仿佛也通晓人情,它不仅仅是夜的点缀,更是无言的陪伴,它悄悄地来到这里,陪伴着那修道之人,一同进入宁静的梦乡。
—【05】—
江风索我狂吟,山月笑我酣饮。
醉卧松竹梅林,天地藉为衾枕。
——唐·李白《醉兴》
江上的风,是那样的豪放不羁,它在催促着我,要我放声高歌,将胸中的万丈豪情,尽情地抒发出来,不受任何拘束。
山间的月,是那样的清朗皎洁,它也在含笑注视着我,欣赏着我酒后的酣畅与自在。
在这江风山月的陪伴下,我醉意醺然,无拘无束地躺卧在那青翠的松林、挺拔的竹丛、傲骨的梅花之间。
此刻,整个广阔的天地,都成了我温暖的被褥与舒适的枕头,我与这自然万物,再也没有丝毫的隔阂,完全融为了一体。
—【06】—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佚名《悟道诗》
一整天的光阴,都耗费在寻找春天的踪迹上,穿着那双朴素的草鞋,足迹几乎踏遍了田间地头,甚至走到了那云雾缭绕的山岗之上。
目光所及,似乎都未曾捕捉到春天真正的影子,心中不免带着几分徒劳的困惑与疲倦。
当拖着略显沉重的脚步回到家中,不经意间,看到庭院中的梅花,它正静静地绽放。
带着一丝释然的微笑,随手拈起一朵,轻轻地嗅着那清雅的芬芳。
就在这低头凝视、用心感受的一刹那,所有的追寻似乎都有了答案。
原来,那苦苦寻觅而不得的春天,早已在不经意间,在自己身边的枝头之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十分的圆满。
生命中许多美好的事物,或许并非远在天边,也无需踏破铁鞋去苦苦追寻,它们常常就静默地,在最寻常的角落,等待着一颗平静而懂得欣赏的心,去发现,去领悟。
—【07】—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唐·柳宗元《夏昼偶作》
南方州郡的夏日,湿热的暑气蒸腾,浓烈得如同醇厚的酒浆,将人熏得昏昏欲睡。
斜倚在几案旁,抵不住这浓浓的睡意,早已沉沉地进入了梦乡。
北边的窗户敞开着,希望能透进一丝微弱的凉风,带来些许慰藉。
一觉醒来,已是日头当顶的午时,四周一片寂静,听不到任何多余的声响,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午后的宁静之中。
忽然从青翠的竹林边,隐隐约约传来一阵“咚、咚”的声响,原来是山中的小童,正在用石臼捣弄着茶叶,准备着午后的清茗。
在被贬谪的岁月里,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这份带着生活气息的寂静,让他看到平淡的日常,感受到一丝朴素的心安。
—【08】—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农历的二月,已经悄然逝去,三月接踵而至,春意渐浓,万物复苏,本是令人欣喜的时节。
但是,自己的年岁也在这时光的流转中,逐渐老去。
人生苦短,在这慢慢老去的过程中,又能有几回,逢遇这美好的春天呢?
既然生命如此有限,春光如此宝贵,又何必将过多的心思,耗费在那些无穷无尽、纷扰不休的俗事之上呢?
那些追求与烦恼,又有多少是真正值得我们用这短暂的生命去交换的呢?
不如放下那些过多的思虑,姑且享受眼前能够把握的欢乐吧。
在有生之年,能够开怀畅饮,也是有限的,那就让我们在尚能举杯之时,尽情地享受这杯中的美酒,莫要辜负了这春日。
—【09】—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宋·陆游《游山西村》
请不要取笑农家自酿的腊酒,虽然颜色有些浑浊,且不够清亮;
在丰收的好年景里,用来款待客人的鸡肉和猪肉,准备得十分充足而肥美,但那份热情与淳朴,远胜过酒的清浊。
一路行来,山峦叠嶂,溪流回环,眼看着似乎已经没有了前行的道路,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疑虑。
就在这将要绝望的转角,忽然间,眼前豁然开朗,一片青翠的柳林,一丛娇艳的花树,簇拥着一个新的村庄,出现在眼前,那份惊喜与欣慰,难以言表。
村中传来阵阵箫声鼓乐,原来是庆祝春天土地神祭祀的社日快要到了,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
他们的衣着保持着简朴的风格,处处都存留着古代淳朴的风尚。
从今往后,如果允许我在闲暇的时候,乘着月色,随意地到这山村中来;
那么我一定会拄着拐杖,不分昼夜,随时都可能去敲响你们的家门,与你们一同享受这份美好。
那“柳暗花明”的境界,早已超越了写景的层面,成为一种鼓舞人心的哲理,启示着人们在困境中永葆希望,勇于探索。
—【10】—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宋·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世事变幻无常,如同春天里一个短暂而美好的梦境,醒来便无处可寻;
而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常常是那样的淡薄易变,就像秋日里天空中飘忽不定的云彩,聚散无常,难以把握。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这些事情过分地计较,耗费心神,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呢?
要知道,世间万物的发展,冥冥之中,自有其一定的命数与安排。
与其徒劳地抗争,不如学会坦然地接受。
所幸的是,还能遇到这几杯滋味醇厚的好酒,可以暂解忧愁;
更何况,眼前还有这一朵刚刚绽放的鲜花,娇艳可人,为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亮色。
就让我们珍惜这片刻的欢聚吧,与亲近的人一同享受这难得的美好时光,因为明日的天气是阴是晴,未来的命运是好是坏,都还是一个未知之数,难以预料。
—【11】—
身闲赢得出,天气渐暄和。
蜀马登山稳,南朝古寺多。
早花微弄色,新酒欲生波。
从此唯行乐,闲愁奈我何。
——唐·李建勋《春日东山正堂作》
当身体终于能够从繁冗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获得一份难得的清闲,如同赢得了一场宝贵的胜利。
春日的天气,也一天天变得温暖和煦起来,不再有冬日的凛冽,只有融融的暖意,包裹着身心。
或许是经过了一段旅程,那来自蜀地的马儿,在攀登山路时,显得格外沉稳有力,让人感到安心。
一路行来,江南之地,那些南朝时期留下的古老寺庙,一座座映入眼帘,它们静默地矗立在山水之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初春,尚早的花儿,只是显露出一丝淡淡的色彩,含蓄而娇羞,不似盛夏那般浓烈奔放。
新酿的美酒,也正到了即将发酵成熟的时刻,那酒液之上,泛起了醉人的香气,充满了令人期待的喜悦。
面对这般良辰美景,这份来之不易的清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畅快:从今往后,我便只管尽情地享受这生活中的美好吧!
那些无谓的烦恼,又能奈我何呢?
它们在这春光与美酒面前,在内心的释然安闲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烟消云散。
—【12】—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李白《山中问答》
若有人好奇地问我,究竟是为了什么,要选择居住在这青翠碧绿的山中,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繁华?
面对这样的探询,我只是微微一笑,并不直接回答。
因为内心的悠然自在,与山水相契的恬淡心境,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清楚的呢?
真正的安闲,是源于内心的选择与体悟,而非外在的言语所能描绘。
你看那盛开的桃花,随着山间的溪水,悠悠然地向着远方漂流而去,渐渐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这里,是一番与众不同的世界,它的景韵与纷扰的人世间截然不同。
—【13】—
隐士遁人间,多向山中眠。
青萝疏麓麓,碧涧响联联。
腾腾且安乐,悠悠自清闲。
免有染世事,心静如白莲。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那些选择避世隐居的人们,大多会远离尘世的纷扰,来到这幽深宁静的山林之中,将身心都交付给大自然的怀抱,在这里安然栖息。
山间,青翠的藤萝稀疏地垂挂着,随风摇曳;碧绿的山涧中,泉水叮咚作响,那声音清脆悦耳,连绵不绝,如同自然的乐章。
在这样的环境中,隐士们的心境也变得如同这山水一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他们悠然自得地享受着这份清净与闲适,没有外界的干扰,也没有内心的纷争。
因为远离了尘世,便可以免除那些世俗事务的拖累,不会被名利所惑,不为俗情所困。
久而久之,内心便会像那洁白无瑕的莲花一般,保持着一份纯净与宁静,不染尘埃,清幽淡雅。
—【14】—
三十年来住此山,郡符何事到林间。
休将琐琐尘寰事,换我一生闲又闲。
——宋·释如庵主《辞住持偈》
整整三十年的光阴,我都安然居住在这座清幽的山林之中,与鸟兽为伍,与草木为伴,早已习惯了这份宁静与淡泊。
不知为何,官府的任命文书,竟然会送到这远离尘嚣的林泉之间来,扰我清修。
这突如其来的“郡符”,对于早已心如止水的庵主而言,无疑是一种不期而至的打扰。
千万不要拿那些纷繁琐碎、令人头疼的尘世俗务,来交换我这一生中无拘无束、清闲自在的生活啊!
这份“闲又闲”的日子,是经过三十年岁月的沉淀与修行才得来的,它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又岂是区区一个住持的虚名所能比拟的呢?
—【15】—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唐·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世上,人与人之间,大都只是泛泛之交,虽相识满天下,但知心能几人?
眼前这位老朋友张旭,却与那些俗世中人完全不同,他有着独特的个性和超凡的才情。
当他兴致高昂、灵感涌现之时,挥毫泼墨,那书法作品便如同神来之笔,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而当他畅饮美酒,醉意朦胧之后,言语举止更是显得狂放不羁,充满了常人难以理解的颠放与真率。
如今,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对于世间的纷扰杂事,早已看淡,不再挂怀,过着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
他那过人的才华与不凡的成就,却早已声名远播,如同青云一般,高耸在人们的眼前,令人敬仰。
在他的床头,总是随意地放着一壶酒,这酒,是他灵感的源泉,也是他精神的慰藉。
只是,人生苦短,岁月无情,像这样酣畅淋漓、无拘无束、与酒为伴、率性而眠的日子,又能有多少回呢?
来源:自渔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