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异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08:49 1

摘要:□ 钟 燃贾谊在《过秦论》上篇中以强烈对比收尾,指出秦国“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但极其吊诡的是在四海归一后,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最后,他发出千古警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点明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不施行仁义,而打天下与守天下的形势已截然不同了!”文章

□ 钟 燃

贾谊在《过秦论》上篇中以强烈对比收尾,指出秦国“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但极其吊诡的是在四海归一后,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最后,他发出千古警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点明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不施行仁义,而打天下与守天下的形势已截然不同了!”文章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相呼应,贾谊在《过秦论》中篇进一步指出:“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意思是说,兼并天下时崇尚权谋武力是可行的,但安定天下时则应把政权建立在顺应民心的基础上——夺取政权与巩固政权的方法是不同的。然而,秦朝脱离战国纷争而统一天下后,治国方略却未改变,政策依旧如故,其错正是用夺取天下的手段来治理天下。如此孤立而残暴地统治天下,灭亡自然指日可待。贾谊告诉世人,长治久安的一大历史密码是,打天下可用逆取之术,治天下必用顺守之道。


或许,汉文帝在未央宫宣室殿召见贾谊时,这位年轻政论家的政治敏锐和远见卓识深深地打动了他,当文帝听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时,分明为这一历史强音而警醒。无疑,“攻守异势”思想在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的政策中持续发酵,转化为成功实践。


事实上,贾谊的“攻守异势”思想,是汉政权建立以来对强秦速亡深刻反思的承继和发展。在这一思想提出之前,陆贾在刘邦面前时常引用《诗》《书》等儒家经典,劝谏治国需重文教。刘邦出身草莽,以武力取得天下,对此不以为然。一次刘邦不耐烦地骂道:“老子我是在马背上打下的江山,用得着那些酸腐道理吗?”陆贾从容反驳:“陛下能在马背上得天下,难道还能在马背上治天下吗?商汤、周武王推翻暴君夏桀、商纣是逆取,但以仁德顺守天下,这才是文武并用、长治久安的办法……假使秦朝统一后能推行仁义、效法先贤,陛下您又怎么可能取而代之呢?”这一反问让未央宫陷入死寂,刘邦面带惭愧,过一会儿说:“那你给我写本书,讲清楚秦朝为何失天下、我为何得天下,再把历代兴亡的道理都总结出来!”陆贾遂撰《新语》十二篇,每呈上一篇,刘邦都连连称赞,此书被奉为治国宝典。历史常有相似之处。大约八百年后,公元638年,唐朝立国近20年时,社会趋于安定。唐太宗问群臣:“你们说说,创业(打天下)和守成(治天下)哪个更难?”房玄龄说:“天下大乱时,群雄并起,要在血战中征服四方、降服对手,创业的艰难是明摆着的!”魏征却说:“自古以来,帝王得天下时历经磨难,但往往在安逸中失去江山。守成才是真正的难关!”唐太宗总结说:“玄龄和我一起打过天下,九死一生,自然深知创业之难;魏征和我一起治理天下,总担心富贵滋生骄奢,疏忽引发祸乱,所以认为守成更难。如今创业的艰难已成过去,守成的难题正要靠诸位与我共同谨慎应对!”唐太宗的智慧在于深刻认识不同阶段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居安思危,明确守成是当下核心任务。“创业难,守成更难”成为后世治国良训。


“攻守异势”之说,实为经国大略。三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串联起一条清晰的历史逻辑:逆取顺守,因时制宜。暴力只能摧毁旧秩序,而只有仁义才能构建新秩序。当硝烟散尽,唯有认清攻守之势的变化,方能筑牢长治久安之基。

来源:甘肃人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