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下!阜阳这家小店,开了32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1 08:46 1

摘要:进入铺内,只见四面墙壁灰黑,空气锤、砂轮机、砧子、锤子、钳子、錾子等工具依次摆放。张家贺一只手拿着长长的铁棍,将铁棍的一端放在加热炉上烧至通红,然后放到砧子上,另一只手握着一把锤子反复锻打,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不一会儿,一根撬棍就打造好了。

在阜城文峰公园东门附近

有一家名为“老张铁部”的店铺

70岁的铺主人张家贺

32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这间小店

传承着打铁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

19岁学打铁

一干就是一辈子

初夏的文峰公园绿树成荫

园内文峰塔静静矗立

5月17日

记者循着清脆的打铁声

找到了这家半掩着门的铁匠铺

进入铺内,只见四面墙壁灰黑,空气锤、砂轮机、砧子、锤子、钳子、錾子等工具依次摆放。张家贺一只手拿着长长的铁棍,将铁棍的一端放在加热炉上烧至通红,然后放到砧子上,另一只手握着一把锤子反复锻打,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不一会儿,一根撬棍就打造好了。

“小时候家里穷,没上过学。为了生计,我想通过学一门手艺来养家糊口。”张家贺说,19岁那年,他在大戏院附近的一家铁匠铺学打铁,后来又在铁木业社学习。经过4年的刻苦学习,掌握了打铁技艺,随后便开始打铁生涯。

公社解散后,他自建“铁炉”,先后在大戏院、甜水井附近打铁。1993年,他和妻子搬到文峰公园东门附近继续打铁,一直坚持到现在。

打造的铁器超过7万件

“1993年搬到这里时,这里还没有文峰公园。我们搭了个棚子,撑起一把伞,架起炉子,每天生火打铁,后来有了这个铁匠铺。算下来,这个铺子已经32年了。”张家贺指着文峰公园说。

张家贺介绍,打铁的工艺主要有选料、烧料、锻打、淬火、抛光等工序,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烧料的火候、锻打的力度和位置以及淬火的时间都非常讲究。

从业50余载,张家贺打造的铁器超过7万件。无论是锄头、镰刀、铁耙等农具,还是菜刀、锅铲、火钳、剪刀等生活用品,或者是建筑用的撬棍、铁钉、铁钩、扒钉等,经他锻造后都坚固耐用,在当地赢得了良好口碑。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到农忙时节,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来他家购买铁器,甚至提前预订。

“以前生意好的时候,每天从早打到晚,主要打造镰刀、锄头、铲子、铁锹、抓钩等农具。我曾一天打过50根撬棍。”张家贺说,现在买铁器的人少了,打农具的也少了,平时主要根据客人需求进行定制,如火钳、撬棍、菜刀等。

“老张打铁技术好,工艺精湛。他家的铲子、菜刀、钩子都很实用,质量过硬,价格也不贵。有时候家里其他铁器坏了,拿到他那里还能免费维修。”77岁的市民沈彩美说。

只要身体允许

会继续打下去

靠着打铁这门手艺,张家贺将一对儿女培养成才:儿子在上海某企业任高管,女儿是本地重点高中的教师。虽然子女没有继承衣钵,但老张表示理解:“时代不同了,孩子们有自己的路要走。”

随着传统铁器需求减少,铁匠铺日渐冷清。张家贺带过的4个徒弟先后转行,“最长的学了20年,最短的也有4年。”他抚摸着工具说,“现在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夏天炉边温度高,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2017年

“老张铁铺打铁技艺”入选

第四批颍州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皖江新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