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冬虫夏草仿生培植高等研究院负责人侯金波介绍,通过实验获取冬虫夏草各阶段最优生长参数,编写到程序卡里,由仿生舱执行程序,实现自动化环境调控,从而实现冬虫夏草仿野生化栽培。
冬虫夏草
非常珍贵和稀缺
而且价值不菲
野生冬虫夏草
可达15万元—30万元/公斤
然而,就在阜阳
有专家团队
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
——基于大数据的菌类自动化栽培系统
利用仿生舱培植出了
冬虫夏草
近日
记者在位于阜阳西站附近的
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市林科院
科研试验基地看到
这里建有10多个
保温性能很好的“小房子”
——仿生舱
舱内冷气袭人
整齐堆放了数百个塑料篮
每个塑料篮内
则码放着多层培养皿
每只培养皿内
有一只冬虫夏草的虫体
正躺在黑色培养土内
吃着它们爱吃的食物
——西藏产“人参果”
这些虫体
正在这种人为控制的仿生环境里
健康成长
可以看到
在这些仿生舱门前
有一块电脑板
显示舱内的 空气温湿度
光照强度、土壤水分
空气质量二氧化碳及氧气浓度等数据
“这就是我们的团队
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
——基于大数据的菌类自动化栽培系统,
利用仿生舱培植出冬虫夏草。”
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冬虫夏草仿生培植高等研究院负责人侯金波介绍,通过实验获取冬虫夏草各阶段最优生长参数,编写到程序卡里,由仿生舱执行程序,实现自动化环境调控,从而实现冬虫夏草仿野生化栽培。
冬虫夏草
又称冰蚕、雪蚕、软黄金
号称百药之王
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具有1300年的药用历史
它是真菌与昆虫幼虫的复合体
由冬虫夏草菌寄生在
蝙蝠蛾幼虫体内形成
主要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
及周边高海拔地区
“这10多个仿生舱,培植了约80万条虫体,再经过冬虫夏草菌浸染,虫体上方长出‘草(菌类)’,然后虫体死亡,剩下的就是冬虫夏草,这个过程约10个月左右。”侯金波说。
团队核心成员吴莉介绍
冬虫夏草,具有补肺益肾、调节免疫等功效,但野生资源因生长周期长(3-4年)、依赖高海拔特殊生态环境(青藏高原)而极度稀缺。长期过度采挖导致野生资源锐减,亟需可持续替代方案。冬虫夏草年需求量超200吨,但野生产量不足,供需矛盾推高价格(野生虫草1公斤价格达15万元-30万元),亟需产业化生产降低成本。
此外,国家中医药发展相关规划也提出,加强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麝香、冬虫夏草、人参、羚羊角、穿山甲等濒危稀缺中药材基地。
基于此
该团队不断求索
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
——基于大数据的菌类自动化栽培系统
成功实现
冬虫夏草仿生培植技术突破
该技术已于去年10月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它使虫草人工培植存活率提升至82.3%,里面蕴含的活性成份与野生冬虫夏草相差无几。
目前,该专利项目拟作价200万元增资到一家高科技企业,将建成2000平方智能化车间并部署仿生舱100套,形成年产2.6吨虫草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2亿元以上。
记者 储继明
本文中图片、文字、音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来源:雨若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