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6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公告,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恭城月柿”与“恭城太秋甜柿”被正式纳入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一荣誉标志着恭城柿子产业正式迈入全国农业精品行列,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的权威认证。此次认证由恭城
作者:黄日明文/图
2025年5月16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公告,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恭城月柿”与“恭城太秋甜柿”被正式纳入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一荣誉标志着恭城柿子产业正式迈入全国农业精品行列,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的权威认证。此次认证由恭城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申报,恭城绿水青山果蔬专业合作社作为“恭城太秋甜柿”的主要生产经营单位之一,发挥了关键作用。
近年来,恭城致力于将月柿和太秋甜柿从地方特产打造为“国字号”品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科技赋能:合作社引领产业创新升级
恭城绿水青山果蔬专业合作社自2019年成立以来,便扎根于大瑶山腹地的蒲源村。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与肥沃土壤,合作社建立了300多亩的太秋甜柿标准化种植基地,并带动周边316户村民发展了1000多亩的种植面积。太秋甜柿平均年产可达4000至5000斤,收购价稳定在每斤15元左右,产品畅销全国。
恭城绿水青山果蔬专业合作社太秋甜柿标准化种植基地
合作社深知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因此与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致力于柿子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经过多年的引种试验,合作社成功选育出了适应性强、市场潜力巨大的“太秋甜柿”,并攻克了标准化栽培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了全流程技术体系。
恭城绿水青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太秋甜柿
为了提高社员的种植技术,合作社每年都会组织技术培训,并邀请专家驻点指导。这些举措显著提高了社员的育苗成活率和优果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真正实现了“科技兴农”的目标。
此外,合作社还创新采用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这一模式不仅带动了群众种植柿子增收致富,还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合作社员工正在包装太秋甜柿
社会各界人士到恭城绿水青山果蔬专业合作社考察、交流、学习
品质制胜:“柿子中的爱马仕”领跑市场
恭城太秋甜柿以其“免脱涩、即食脆甜”的独特优势,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与普通柿子相比,太秋甜柿无需脱涩处理即可直接食用,且个大皮薄、香甜爽脆、肉厚无核。其单个果重可达300至400克,糖度高达14%至21%,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柿子中的爱马仕”。
太秋甜柿的耐储运特性也契合了现代消费场景的需求。近年来,恭城太秋甜柿在市场上屡获佳绩,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水果需求的不断增长,恭城太秋甜柿的市场需求量也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目前,全县太秋甜柿种植面积已达1万多亩,为恭城柿子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联农带农:全产业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恭城作为“中国月柿之乡”,拥有悠久的月柿栽培历史,是全国县域种植柿子面积最大的县。恭城月柿栽培系统不仅入选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还列入了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备名单。恭城月柿荣获了众多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品牌价值高达数十亿元。
恭城柿子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直接带动了大量种植户及加工企业员工就业,并间接促进了旅游、物流等领域的繁荣,综合带动全县数十万人受益。柿子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果”和“幸福果”。
展望未来:打造乡村振兴的“恭城模式”
此次“恭城月柿”与“恭城太秋甜柿”入选国家级名录,不仅是对恭城柿子卓越品质的认可,更是对“小果实推动大产业”这一特色乡村振兴路径的肯定。展望未来,恭城将继续加速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强化工程,致力于将“恭城模式”打造成为全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来源:农家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