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学《论语》2•16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23:18 2

摘要:异端,异,不一样,诡异。端,正,头绪。应为“耑”,《说文》中解为“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端,也解作“本”。

一勤学《论语》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攻,治,治学,致力于学习研究。

异端,异,不一样,诡异。端,正,头绪。应为“耑”,《说文》中解为“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端,也解作“本”。

异端者,不同于圣贤大道。子夏所说的“小道”,《中庸》上说的“素隐行怪”,《论语义疏》指“五经正典”之外的诸子百家之学。

钱穆:旧说谓反圣人之道者为异端,因举杨、墨、佛、老以解此章。然孔子时,尚未有杨、墨、佛、老。

也已,语气词。皇本“已”下别有“矣”字。已,不能停止。

《论语注疏》曰:此章禁人杂学。

《后汉书·范升传》:天下之事所以异者,以不一本也。

《易》曰:天下之动贞夫一也。又曰:正其本,万事理。

《黄氏日钞》曰:孔子本意,似不过戒学者他用其心耳。

李炳南曰:圣人讲中道。如《中庸》记载,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孔子亦是讲中道。攻乎异端即是偏执一端,或不能执两用中,则皆有害。

孔子说:“致力于小道杂学,这就有害了。”

《论语集释》曰:异端者,犹《书》《礼》之“他技”、此经之“多能”。多能乃圣人之事,常人而务多能,必至一无所能。是故“断断无他”者,不攻异端之益也。“多为少善”者,攻异端之害也。害在攻,不在异。

圣人之道,其伦理是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其德则是仁义礼智信,其民则是士农工商,其事则是礼乐政刑,修己治人。除此之外,就是异端。人若学习异端,就会妨害自己,乱了天下。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数千年华夏文明,它不仅仅是典籍中的皇皇巨著,它是活生生的文明之河和文明母体。

颜师古说:“言都邑失礼,则于外野求之,亦将有获。”

王通《文中子·魏相篇》曰:“吾问礼于关生,见负樵者几焉;正乐于霍生,见持竿者几焉。吾将退而求诸野矣。”

温故而知新,惠能祖师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孔子“见于郯子而学之”。他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左传·昭公七年》载芋君无字之言:“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左传·桓公二年》载晋国大夫师服曰:“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其合理的内核,无需过多远求。

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恢复礼仪之邦的美誉,不会久远!

来源:小灰说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