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青龙若平冈,富贵足千箱”,“平冈”是什么地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0 21:54 1

摘要:在农村,人们在建房选址时,非常重视对环境的选择。住宅是安身立命之所,民间俗信认为,好的周边环境,能够改变家庭的命运。

在农村,人们在建房选址时,非常重视对环境的选择。住宅是安身立命之所,民间俗信认为,好的周边环境,能够改变家庭的命运。

尽管有一些民间习俗的说法,不一定靠谱,但是,很多人因受习俗的影响,还是对新建房屋抱着朴素的希望,期待家庭的日子越来越好。

农村有一句俗语说:“青龙若平冈,富贵足千箱”,就是为建房选址提供的参考条件之一。本期要解读的就是这句俗语。

这句俗语出自清代出版的书籍《相宅经》,这本书是当时为民间提供房屋选址,以及对住宅要注意的相关事项,提供参考的一本书籍。

这本书也被纳入到古代地理类的书籍,因此,这句俗语也被民间视为风水顺口溜,或者风水老古话。

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其中“平冈”是指什么样的地形呢?

一、青龙

这句话中的“青龙”,民间俗称为青龙山或者青龙砂。在民间的风水习俗中,古人用天文学名称中的“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代表房屋或者坟墓的四个方位。

在古代天文学名称中,“四象”的方位是固定的,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后来,古人将“四象”引入到风水学中,用来表示阴宅和阴宅的四个方位。从坐北向南的阳宅和阴宅来说,刚好与古天文学中的“四象”相同。

然而,虽然坐北向南是最佳朝向,但是,因各地的地形有别,阴宅和阳宅的朝向也就不一定都是坐南朝北,还有其他朝向。于是。民间就将阴宅和阳宅的朝向,由360度的罗盘中,按照15度为一山向,共分为二十四山向。

这二十四山向都可以是阴宅和阳宅的朝向,因此,“四象”也就发生了演变,不一定代表东西南北了,而是用左右前后来代表方位,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因这句俗语出自《相宅经》,是主是讲阳宅,所以此话中的“青龙”,指住宅左边的青龙山,又称青龙砂。可以指山,也可以指高地、建筑物等。

二、平冈

冈,在古代汉语中指山脊、山梁。平冈,在古代多指山脊或山梁平坦处。

比如,南朝梁代人沉约所作的《宿东园》一诗有“茅栋啸愁鴟,平冈走寒兔”的诗句。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中有这样的句子:“南循东下之脊而上,半里,得平冈。”

这里例举诗文中的“平冈”,意思是山脊或山梁平坦处。

现在人们对“平冈”的理解,一般指指平缓连绵的山丘地貌。俗语中的“平冈”,指地势平缓的山冈。

这类山冈的具体特点是,山脊或山梁起伏不大,总体比较缓和,没有明显起伏不定的山岭和山坳。

民间将这种山形按五星分类,称为土星山,山脊或山梁像牛背,也像屏风顶端,即使山的走势蜿蜒曲折,但总的来说,山脊或山梁是较为平缓的。

“青龙若平冈”这话的“若”,可以理解为“如果”,也可以理解为“好像”。因此,“青龙”既指山,也指高地、建筑物。也就是说,高地、建筑物像山脊或山梁一样较为平缓。

三、富贵足千箱

“富贵足千箱”,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家里很富贵。

“青龙若平冈”这类地形,给人的印象端方厚重、谦恭厚道,象征大地之母的包容与稳固,以及福泽深厚、富贵长久。寓意家庭根基稳固。

于是,民间认为,青龙方的这种地形,蓄势待发之势,聚气生财,助力家族积累财富。

家里积累了财富后,又为家里培养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主要是有条件让家中子弟读书,家里有了读书人就可以出人才。富,指家里富裕;贵,指家里出人才。

四、这句俗语有道理吗?

这句俗语在农村,争议比较多,其争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偏概全。对于人居环境来说,从传统习俗来说,通常要结合住宅的整个环境来观察,也就是要看全局。

局部地形令人满意,其他的地形存在缺陷,甚至出现致命缺陷,也不是好的建房地址。

比如,白虎方无抱抄,玄武无靠或者有坑、塘之类,朱雀方明堂如簸箕或者散乱,或者前高后低等,还有住宅外因素(即“外六事”),如果存在很大的缺陷,不符合建房要求,也不能用来建房。

2、“十个先生九本书”。在农村,这句话的“先生”不是指老师,而是指民间俗称的“地理先生”。

我国民间传统风水习俗之中,不同的“先生”可能出自不同的门派,在阴宅和阳选址上,他们对地形各有各的看法和观点。即使出自于同一门派,主观性比较大,各自的看法和对地形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

比如,有的人说,左青龙山,以山秀丽挺拔为好,也有的说以雄伟高耸为好,还有的说以圆润弯曲有情为好。总的来说,青龙山要比白虎山雄壮,以比白虎山高和长为好,白虎不能压青龙。如此等等。

这些说法,与俗语中的说法差距很大,成为民间产生争论的主要原因。

从现在的角度来说,我们对这句俗语,只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了解即可,不可将其视为财富的追究目标,以有决定因素。追求财富,要脚踏实地努力,才能实现个人目标和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关山听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