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说人际关系太难处理了,和同事经常起冲突;有的说自己为公司卖命十多年,结果升职加薪的机会少之又少。梁永安教授听完后说道:其实现在的工作之苦,早已不是身体的苦,而是我们精神世界的苍茫。
作者 | 帆书 · 加号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曾开设一门网课,叫作《工作之苦》。开课前,不少网友都纷纷跟他倾倒自己在工作中的“苦水”:有的说工作的杂事太多了,没办法专心做好本职工作;
有的说人际关系太难处理了,和同事经常起冲突;有的说自己为公司卖命十多年,结果升职加薪的机会少之又少。梁永安教授听完后说道:其实现在的工作之苦,早已不是身体的苦,而是我们精神世界的苍茫。
(图源网络,侵删)是啊,现在的我们其实并非被工作本身所累,而是那些恼人的琐碎小事、人情世故。要想解决工作中的疲惫和心累,就要学会断舍离的智慧:删除不必要的事情,摒弃无用的情绪,摆脱多余的关系。
网上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一辆行驶中的汽车,哪个零件坏了最让你害怕?90%的人都选了刹车。刹车失灵对人、对汽车来说都会造成严重事故。工作中的情绪也是一样。被安排新任务时,觉得难度太大,逢人就说抱怨、吐槽,迟迟无法打起精神做事;遇到不讲理的客户,觉得不被理解,委屈、愤怒,最终出言回怼,结果合作破裂;加班做方案,结果领导说做得不行,瞬间崩溃,觉得自己被针对,想直接甩手不干。这些多余的情绪,才是让人陷入焦虑的源头。最近播出的职场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中,实习律师许文婷刚开始工作第二天,就得到当头棒喝:没通过第一次考核不说,还要面对接下来的高压考核,一直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加班途中,她突然接到男友电话,压力和委屈一下子涌上心头,忍不住躲到窗户边哭了。但挂断电话重新回到工位上后,她又迅速恢复状态。一边冷静地安慰同组的实习生不要沮丧,一边继续投入了明天的辩论准备工作。
(图源网络,侵删)
仿佛刚才的挫败和无助,都没有发生过。她清楚地知道,当下的重点是通过考核,而非陷入多余的情绪中。最终,在第二天辩论中,她用清晰的思路,精准的表达,获得带教老师一致认可。
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工作的迷思》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工作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读者们讨论之后给出的答案是:一、要有经济报酬;二、要有成长价值。情绪,其实是工作中最不需要的东西。因为解决问题,远比解决情绪来得事半功倍。被领导批评,就事论事,错了就改,不反复纠结;与同事有摩擦,当下就解决,不把事情放在心上;遇到有人不怀好意的沟通,别去解读,不把精力花在他们身上。想要工作得到提升,与其总抱怨,不如先收敛。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图片,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
(图源网络,侵删)不少人表示:在工作中最累人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那些处理不完的人际关系。最近和朋友佳佳聚餐,回去的路上她说:这班上得太压抑了。我当下就觉得奇怪,她一直都是人缘最好的,而且工作四五年了,她一直都说公司很好。原来,她最近接了一个新项目,但是需要跨部门合作,同时向两个部门领导汇报。可全公司都知道这两位领导一直不和,导致她一直被夹在中间传话。结果流程出现问题了,也都怪在她头上。原本她和那个部门同事关系都挺好的,现在都整得挺不愉快。可她也只是想让大家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根本没想到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同为职场人,我为好朋友感到心塞,可又明白了职场的处世真相——人际关系这碗水,永远别想着端平。与其两面讨好,不如把事情做好。
乔布斯才华横溢,但性格偏激、喜怒无常。很多人仰慕而来,最后愤然离去。但是,乔布斯却说:我喜欢和聪明人交往,因为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他知道,比起所谓的“面子工程”,聪明人更关注实际的成长。与其浪费时间在为人处世上,不如花时间把事情做好,将目标实现最大化。也只有那些能专注于成长、结果的人,才能够走上金字塔顶端,更会成为他一生的挚友。非常认同这句话:你来工作是来赚钱的,不是来交朋友的。做好自己事情,理清同事关系,这才是职场中的处世智慧。遇到同事拉帮结派,搞职场排挤时,不参与、不讨论;对同事间讨论的八卦,不关心、不好奇;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保持距离、不期待。与其浪费时间在不必要的人身上,不如花时间让自己精进。工作很忙,成长很难,别让所谓的关系,拖延你前进的步伐。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场面:诸葛亮为逼司马懿出战,派使者送给他一套女人的衣服。司马懿收到后问使者:丞相如此繁忙,身体如何?使者回答说:丞相事必躬亲,只是最近不思饮食。司马懿听后大喜:诸葛亮如此操劳,恐怕要不久于人世了。果然,不久就传来诸葛亮离世的消息。
诸葛亮是一代将星,虽然聪明过人,但事事操心,结果让自己操劳过度。反观司马懿,明明没有诸葛亮聪明,却赢在了做事极简,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不管多余的事。然而,工作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掉入了同样的陷阱——试图自己做完所有事。领导安排一个任务,就马上开始,从来不想应该如何分工,结果自己忙得焦头烂额;要做一张海报,不仅想好了内容,甚至连海报布局、颜色、版式全都自己找,结果设计师说这个风格和版式不匹配;做调研时,全程自己找问题、出调研报告,做用户采访,却被领导认为得出的结果过于片面。我们总觉得能够完成才是本事,却不想懂得抓重点,才能将事情做到极致。正如《麦肯锡极简工作法则》一书中写道:永远不要杂乱无章地进行工作。
早在微信项目启动时,张小龙就明确一条准则:要做一个对用户负责的工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摈弃了许多功能与利益。为了让用户更方便进入微信与好友聊天,他舍弃了巨大的开屏广告利益;
趁自己还没有出现心累、无效忙碌、停滞不前的状态前,先舍弃无用的情绪、摈弃杂乱无章的工作、摆脱多余的关系。专注自我的提升,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无限可能。排版 | 余景图片 | 图虫创意;网络,侵删
来源:樊登读书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