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模光纤允许多种模式的光在其中传播,纤芯直径相对较大,一般为50μm或62.5μm。由于不同模式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色散现象,导致信号失真,从而限制了其通讯距离。
光纤通讯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类型的光纤及配套设备在通讯距离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多模光纤允许多种模式的光在其中传播,纤芯直径相对较大,一般为50μm或62.5μm。由于不同模式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色散现象,导致信号失真,从而限制了其通讯距离。
OM1多模光纤:采用62.5/125μm规格光纤,支持1Gbps以太网传输时,距离可达275米;支持100Mbps以太网传输时,距离可达550米。常用于小型企业内部网络、建筑物内局部区域的低速网络连接。OM2多模光纤:基于50/125μm光纤,支持1Gbps以太网传输距离可达550米,支持10Gbps以太网传输距离可达100米。适用于中等规模企业网络、校园网络等室内布线场景。OM3多模光纤:同样是50/125μm光纤,通过优化制造工艺减少了色散。支持10Gbps以太网传输距离可达300米,常用于数据中心内部短距离高速互联、大型企业网络中对带宽要求较高的区域。OM4多模光纤:作为50/125μm光纤的升级版本,性能进一步提升。支持100Gbps以太网传输距离可达150米,支持40Gbps以太网传输距离可达240米,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高速互联、云计算中心等对带宽和传输速度要求极高的短距离通信场景 。单模光纤只允许一种模式的光传播,纤芯直径较小,通常为9μm。其具有低衰减、低色散的特点,因此通讯距离远高于多模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在不使用中继器的情况下,普通单模光纤借助合适的光收发设备,可实现20公里甚至更远的传输距离。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单模光纤收发器配合普通单模光纤,传输20 - 40公里较为常见。这种配置广泛应用于城市内不同建筑物之间的网络连接、小型区域的通信网络等。长距离单模光纤:通过采用特殊的光纤制造工艺和光电器件,长距离单模光纤能够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一些高性能的长距离单模光纤系统,在适当的光放大和信号处理技术辅助下,传输距离可达100公里以上,甚至在特定实验环境下能实现数百公里的无中继传输。这类光纤常用于长途通信网络,如跨城市、跨地区的骨干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海底光缆通信等需要长距离稳定传输的场景。光纤衰减:光纤对光信号存在固有衰减,不同波长的光在光纤中的衰减程度不同。例如,在1310nm波长处,单模光纤的衰减一般在0.3 - 0.4dB/km;在1550nm波长处,衰减可低至0.2 - 0.3dB/km。衰减越低,光信号在光纤中能够传输的距离就越远。光纤色散:包括模式色散、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多模光纤中模式色散较为明显,限制了其传输距离;单模光纤虽然没有模式色散,但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依然存在。色散会使光脉冲在传输过程中展宽,导致信号失真,影响接收端对信号的准确识别,进而限制通讯距离。光发射功率:光发射机的发射功率越大,光信号在光纤中初始强度越高,能够传输的距离也就越远。但过高的发射功率可能会对光纤和光电器件造成损坏,需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调整。光接收灵敏度:光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决定了其能够检测到的最弱光信号强度。接收灵敏度越高,能够接收到的经过长距离传输后衰减的光信号可能性就越大,从而有利于增加通讯距离。来源:pheenet菲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