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查阅丨UBE椎旁入路以副突为标志行椎间孔减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0 17:09 1

摘要:椎旁入路已逐步由从微创通道下手术发展到内镜下手术,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最小的失血量和有效的减压,手术过程中,骨减压是大多数报道中的基本步骤,意外的过度切除可能导致术后不稳。

椎旁入路已逐步由从微创通道下手术发展到内镜下手术,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最小的失血量和有效的减压,手术过程中,骨减压是大多数报道中的基本步骤,意外的过度切除可能导致术后不稳。

研究提出黄韧带翻转技术,UBE旁正中经关节突外侧入路行椎间孔减压,利用副突作为关键的手术标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骨切除,可以实现更精确和安全的神经根减压。

Technical Notes

手术技术

1.全麻下患者取俯卧位。

2.透视确定手术节段,椎弓根外侧缘约一个椎弓根宽度处做两个纵向皮肤切口,长约7-8 mm。平椎弓根水平处为头侧切口,而尾侧切口位于距离头侧约2 cm处。

适当切开筋膜,确保手术过程中盐水流动,实现手术清晰可视化和持续冲洗。

3.静水压设定为30-40mmHg。必要时可使用工作套管以增强液体流出并保持术野清晰。

4.以头侧椎体横突为靶点,透视引导下,镜鞘和逐级扩张在靶点处建立三角关系,暴露手术标志:横突、上关节突外侧和峡部外侧。

A:在椎弓根外侧缘约一个椎弓根宽度处做两个纵向皮肤切口。头侧穿刺点位于椎弓根水平,尾侧穿刺点位于头侧穿刺点尾端约2厘米处。

B:入针点位于横突。

C:内窥镜视图显示使用射频探头以副突为中心进行软组织分离。(*)标示副突。

D:识别关键解剖标志,包括副突、峡部和上关节突(SAP)。(*)标示副突。

5.以副突作为定位标志。剥离子从副突内侧分离软组织。(神经根位于比副突更深的地方,以此可安全地去除软组织,不会直接损伤神经根。)

6.刮匙尖端置于上关节突下方,保持与骨面的连续接触。直接剥离黄韧带附着点。将黄韧带向下翻转,分离黄韧带进行有效软组织减压。(远离神经根进行翻转,使神经损伤的风险最小化),触及上关节突腹侧后,刮匙沿着骨面向峡部移动,安全和完全的分离黄韧带,黄韧带分离后,神经根可安全可视化。

A: 使用剥离器将副突内侧的软组织分离。标示副突。

B: 在保持与骨表面接触的同时,用刮匙从上关节突下方轻柔推进,松解黄韧带。

C: 通过刮匙施加旋转力,实现黄韧带的可控翻转以完成有效减压;

D: 黄韧带切除后,可见下方的神经根及神经周围脂肪组织,确认充分减压。

7.暴露神经根后,使用刮匙或椎板钳去除黄韧带剩余部分(图3A)。透视确认是否已达内侧椎间孔,确保充分减压(图3C,D)。

A: 内窥镜视图显示使用Kerrison咬骨钳进行额外减压,必要时切除残留的黄韧带或骨性结构。

B: 充分椎间孔减压后神经根的完全减压状态。

C, D: 术中C型臂透视图像确认已达到足够的减压范围,直至内侧椎间孔。

8.对于骨性压迫,如SAP骨刺或峡部外侧骨刺,可使用刮匙、椎板钳或关节镜磨钻在神经根周围小心地进去除。建议使用配有保护装置的磨钻。

9.当椎间盘突出时,需要进行椎间盘切除。使用射频探针松解纤维环。

10.最后,使用球头剥离子确认神经根充分减压。

11.出血控制后,插入引流,缝合切口。

Key Points

副突作为显著且易于识别的解剖标志,可安全引导神经根暴露。
最大限度减少骨性减压范围,降低脊柱不稳和相关并发症风险。
黄韧带翻转技术为治疗退变性腰椎椎间孔狭窄和椎间孔突出髓核提供了新术式选择。

参考文献

Lee DY, Jin HB, Kim HS, Lee JB, Park SY, Kook SH. Biportal endoscopic non-facetectomy foraminal decompression and discectomy (ligamentum flavum turn-down technique). Asian Spine J . 2025;19(2):259-266.

作者:西北大学附属医院 · 西安市第三医院 康坤龙 江伟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为什么要投稿?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医学之路!是为了与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让传播知识成为一种习惯,是“玖玖骨科”让你投稿的理由!

来源:趣聊健康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