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膀胱癌治疗的最新进展:技术、药物与创新突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0 17:09 2

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膀胱癌治疗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最新进展,为膀胱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进展涵盖了手术技术创新、药物研发突破以及综合治疗模式优化等多个关键方面。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膀胱癌治疗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最新进展,为膀胱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进展涵盖了手术技术创新、药物研发突破以及综合治疗模式优化等多个关键方面。

一、手术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一)腹腔镜与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广泛应用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重要术式。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显著优势。例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尿路上皮肿瘤亚专业魏亮副主任医师团队,成功为一名合并先天性交叉异位肾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该患者影像检查显示左肾异位至右侧盆腔,这种全球发病率仅约1/7500的罕见畸形,极大增加了手术难度。但在多科室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手术用时5小时顺利完成。通过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第2日即下床活动,第3日排气排便并开始进食,1周后顺利出院,期间未发生明显术后并发症 。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腹腔镜手术在复杂病例中的应用能力和良好效果。

在此基础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的精准性和操作的灵活性。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机械臂可模拟人手的动作,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精准度,能够在狭小的盆腔空间内更精细地进行组织分离、血管结扎等操作,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适用于对手术精度要求极高的膀胱癌根治术及尿流改道术。

(二)保留膀胱手术的优化与拓展

对于部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一些经过严格筛选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手术是重要选择。传统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不断改进,新型的激光技术如钬激光、绿激光等在TURBT中的应用,使手术切除更精准,能更好地控制出血,减少肿瘤复发率。同时,对于一些局部进展期的膀胱癌患者,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下,采用TURBT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的保留膀胱综合治疗方案,在保证肿瘤控制效果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李源教授团队致力于医工交叉研究,成功研制了一种增效膀胱癌放疗疗效的纳米药物。该药物弥补了临床上膀胱癌放疗、免疫治疗所面临的敏感性差等缺陷,使保膀胱的概率大大增加,有望为晚期膀胱癌患者行保留器官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这一研究成果为保留膀胱手术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有力手段,进一步拓展了保留膀胱治疗的适用范围和效果。

二、药物治疗的重大突破

(一)免疫治疗药物的崛起

免疫治疗在膀胱癌治疗中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蛋白,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这些药物在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为无法接受铂类化疗或铂类化疗后进展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在国内的临床实践中,免疫治疗药物已广泛应用于膀胱癌的治疗,并且一些研究显示,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例如,部分患者在接受免疫联合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二)靶向治疗药物的新进展

针对膀胱癌的特定分子靶点,研发出了一系列靶向治疗药物。如针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突变的靶向药物厄达替尼,为存在FGFR基因突变的膀胱癌患者带来了希望。这些靶向药物能够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信号通路,具有疗效高、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特点 。

此外,国内的科研团队也在积极开展靶向药物的研发工作,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有望在未来为膀胱癌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三)抗体 - 药物偶联物(ADC)的应用

抗体 - 药物偶联物是一类新型的抗癌药物,它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通过连接子偶联在一起,能够将细胞毒性药物精准地递送至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性。维恩妥尤单抗(Enfortumab Vedotin,EV)是一种针对Nectin - 4的ADC药物,在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中表现出色。

临床研究表明,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将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平均延长了15.4个月,达到了31.5个月,死亡风险下降了53%,而且在亚洲患者中的效果可能更好 。虽然该药刚刚上市,价格昂贵且尚未进入医保,但它的出现为晚期膀胱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同时也激发了国内对ADC药物研发的热情,目前已有一些国产的以Nectin - 4为靶点的同类ADC靶向药物正在开展临床研究。

三、综合治疗模式的优化

(一)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普及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膀胱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泌尿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MDT团队,针对每一位膀胱癌患者的具体病情,共同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从诊断、手术、化疗、放疗到康复,各个环节都经过多学科专家的共同讨论和决策,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适宜的治疗。

在一些大型医院,MDT已经成为膀胱癌治疗的常规模式。通过MDT,患者可以避免在不同科室之间辗转奔波,减少误诊误治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例如,对于一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MDT团队会根据其肿瘤分期、身体状况、病理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先进行新辅助化疗再手术,还是直接手术,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或放疗等,为患者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疗路径。

(二)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的精准应用

新辅助化疗是在手术前进行的化疗,目的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已被证明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再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直接手术的患者 。

辅助化疗则是在手术后进行的化疗,主要用于清除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肿瘤复发风险。通过对患者的基因检测和病理分析,能够更精准地筛选出适合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化疗副作用,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未来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研的深入开展,我国膀胱癌治疗领域将迎来更多的突破和发展。在手术技术方面,机器人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将更加智能化、微创化,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速度;药物治疗领域,更多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和ADC药物将不断涌现,并且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将不断优化,价格也有望逐渐降低,使更多患者受益;综合治疗模式将更加完善,MDT模式将更加普及和规范,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以及其他新兴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将更加精准和个体化 。

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也将逐渐融入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病情评估和治疗决策支持,为膀胱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膀胱癌将不再是难以攻克的顽疾,患者将有更多的生存希望和更好的生活。

来源:癌症放疗患者之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