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9日,记者了解到,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危重病防治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近日举行,构建覆盖全市的“预防-质控-科普”防控体系,推动重庆市危重病防治体系向标准化、精准化、全民化迈进。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珩
5月19日,记者了解到,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危重病防治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近日举行,构建覆盖全市的“预防-质控-科普”防控体系,推动重庆市危重病防治体系向标准化、精准化、全民化迈进。
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市中心城区三级医院重症监护(ICU)床位使用率长期维持在85%以上,危重病转诊率高达12.3%,凸显出区域性危重病防治体系建设的紧迫性。
作为首届专委会主任委员,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震教授介绍,当前全市危重病发病呈现“三高”特征:一是人口密集导致的传染病传播风险加剧,如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二是山区地理环境造成的创伤、中毒等急症救治难度突出;三是孕产妇、老年慢性病等危重症救治需求持续攀升。
“专委会的成立,正是为了构建‘预防-质控-科普’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通过关口前移、规范诊疗和全民参与,切实降低危重病发生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王震说,在多学科协作机制建设方面,专委会将建立覆盖40家核心医院的“危重病MDT云平台”,实现病例远程会诊与救治方案共享;首创“急救导师制”,在社区培训全科医生兼任初级响应员,配备便携式急救设备;联合市教委、红十字会开展“黄金4分钟”普及计划,计划三年内完成5万人次心肺复苏培训。同时,还将制作方言版危重症科普短视频并通过“健康直通车”下乡轮播,建立“家庭-社区-医院”三级预警链条。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重庆市创伤急危重症诊治联盟授牌仪式,首批70余家医疗机构加入联盟。
重庆市预防医学会会长唐文革表示:“重庆的实践将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可复制的危重病防治样本。”
当天还举办了首届202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危重病防治重症质控科普大赛”,多家医院医护团队同台竞技,通过情景剧、动画演示等形式,生动传播危重病科普知识。
在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危重病防治专委会首届学术年会上,大会议程特别设置重症质控、脓毒症专题、感染基础前沿科技、临床科研4大学术交流板块、12个前沿专题,20余位国内权威专家做报告,内容涵盖感染性休克质量控制、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策略、临床医学研究设计等多领域,并结合典型病例开展学术研讨交流。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