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不住了,开始彻查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0 17:02 2

摘要:这个新闻热搜的标题很有意思:凤阳鼓楼“瓦片脱落”。我起初没注意,不就是脱落几片瓦,大风大雨都可能造成。

这个新闻热搜的标题很有意思:凤阳鼓楼“瓦片脱落”。我起初没注意,不就是脱落几片瓦,大风大雨都可能造成。

直到看见网民曝出来的视频,呵呵,文字的艺术,快被某些人玩成绝唱了。

这简直是在糊弄全网的人啊!

反正我在视频里看到的,几乎是整个楼顶部的坍塌,吓得一众游客惊呼退后。“江西新闻广播”的这段视频还是相当清晰的,想必不可能是造假得来吧。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画面用“瓦片脱落”形容,不是欺骗,不是心虚,还能是什么?

只能说,有些人现在连鼓都懒得修了,只剩余音绕梁的笑话。

目前值得庆幸的一点,是从当地官方通报“介入调查”的内容里来看,没有人员伤亡。这应该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但在没有人员伤亡之后,是不是应该着手解释解释,为什么去年刚刚完成维修的鼓楼,竣工至今连一年都还没到,怎么就塌了呢?

这5方验收是怎么通过的,监理单位莫非是验收的前一晚上被灌假酒了?或者他们早已练成火眼金睛——闭眼就能过验收。

其实怎么通过竣工验收的这个问题,也不必调查,更调查不出来,但是人们心里有杆秤,有自己的判断和看法,几乎到了不需要解释的程度。

各大社交平台、新闻网站以及视频底下,都能看到来自网民的评论,其中最多的是什么?非常简单,豆腐渣、质量问题、偷工减料……几乎所有评价都围绕着这个方面在展开。

颇有“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的感觉。

这年头怎么了,是群众心中的成见太大,大的像座山一样吗?

我觉得不是,并且恰恰相反,群众的包容性、忍耐力都是相当宽松的,一般只在问题爆发后,才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且如果不是严重到讽刺与可怕的程度,基本不会有太多成见。

比如今天的另一条热搜,说的同样是招标问题。湖南新宁某医院院长,通过在医疗设备的采购中控制招标,把机会给到指定的公司,然后收35万好处费。另外还在其他方面受贿856万,被判刑13年……

按理说,这是打掉了一个贪污腐败的官员,网民应该叫好,或者表达对这种腐败风气的憎恶才对。

可事实上呢?评论区里在喊清官,堪比海瑞;在说控标是基操,一个院长才拿35万太良心了;再说35万买不起半个耳坠……

至此,还有人要指摘群众心里的成见像大山吗?

所以我说,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包容程度,已经是非常广阔。如果有一天他们还是破防了,那一定不会和“成见”有半分关系。而是底线,再一次突破。

看到这里,大家觉得,倘若真是词条标签所提的“瓦片脱落”,还会闹到热搜第一,闹到满城风雨的地步吗?

恐怕不会,真的“瓦片脱落”,连上热搜的资格都没有。

一些媒体在此刻也开始提出质疑,比如羊城晚报问得就很到位:600年台基无恙,现代修缮何以一年塌瓦?

这怎么解释,又要如何解释?

无法解释,同时也解释不清!

只能说:粉饰终非久计,倒塌自有时辰。

其实大家并不是对“瓦片脱落”有多在意,更多可能是对“遮羞布脱落”早已不耐烦。

当言辞开始轻飘飘地粉饰塌方,当事实可以被轻描淡写地重新命名,这种“脱落”的就不止是瓦片了,还有人心和信任。适当的停下来思考一下吧,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有多少起和招标有关的内容上过热搜了。

来源:我就是老Feng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