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美国特朗普驱逐“非法移民”闹得轰轰烈烈,但是也说了,是“非法”的,美国还是非常的欢迎合法的移民。
移民,对于富豪来讲“手到擒来”,在中国富豪十大移民国中,孟加拉赫然在列。
加拿大有移民优惠政策,美国门槛相对较低,那么孟加拉靠的是什么?
一、
先来看看其他几个重要的去向国家。
虽然美国特朗普驱逐“非法移民”闹得轰轰烈烈,但是也说了,是“非法”的,美国还是非常的欢迎合法的移民。
在今年,职业移民也就是EB类就新增了10000个名额,重点是STEM、医疗、教育等领域。
其中EB-1A类,杰出人才类的政策变得更加灵活,美国很是想吸引高端人才。
变化的政策不必必备国际奖项,只需要满足“十选三”的标准就可以申请,也就是在高引用论文,至少2个主流专访报道等中选择三项符合就行。
这对高管、科研人员友好,高管符合在业内知名企业或机构中担任过重要职务、年收入达到百万以上的条件,媒体报道也是个比较容易达到的要求,科研人员也是收益。
EB-5中投资移民门槛更是降低到了80万美元,审批周期缩短至1.5年左右,新增“准绿卡”快速通道。
可以说,美国这个“民族大熔炉”的移民国家,为了吸引移民给的优惠十分优厚,并且还要质量。
加拿大今年的移民政策就开始紧缩了,永久居民目标从50万降至39.5万,提名名额从12万大幅削减至5.5万,更侧重医疗保健、技工和法语人才。
并且家庭团聚移民还被暂停了,也就是父母与祖父母团聚暂停新申请,仅处理积压案例,不过配偶及子女仍可正常申请。
新加坡吸引中国富豪移民的要素就是这里是华裔的主要聚集地,氛围很适合华人的生存。
新加坡还有留学生专属通道,只要本地公立大学毕业生持就业准证工作满1年即可申请永居,原来需要2年,而投资移民就需要至少150万新币。
那么孟加拉的优势是什么?
二、
先谈一下基本情况。
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开始,不少人都想起来了孟加拉这一国家。
孟加拉在国家舞台上的存在感是比较低的,这个国家年轻且贫穷,年轻是因为孟加拉就是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的产物。
1971年建国,到现在建国也只有五十多年。
并且孟加拉国还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人口大国及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其实看地图就知道,孟加拉是必然会从印巴分治中被独立出去,因为那个时候还不是孟加拉的“巴基斯坦”离巴基斯坦本部太远了。
在1947年印巴分治时,孟加拉地区被划分为西孟加拉(归属印度)和东孟加拉(归属巴基斯坦,即东巴基斯坦)。
1952年巴基斯坦政府将乌尔都语定为唯一官方语言,引发东巴孟加拉语运动,成为独立运动的导火索之一。
预示在1970年的巴基斯坦大选中,东巴的谢赫·穆吉布·拉赫曼领导的人民联盟赢得国会多数席位,但西巴军方拒绝交权。
因此也开始爆发孟加拉版本的独立战争。
在全面战争的时候,印度还参战了,印军以3个军兵力围攻东巴,并且在之后迅速攻占达卡,迫使巴军投降。
最后在战争爆发的一年多后,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成为首任总统。
但是其实现在的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关系十分不好,前任总理哈西娜还在互联网上发动了一场盛大的“印度退出”(India Out)运动。
这主要是印度长期以地方霸权的姿态干涉孟加拉国内战的结果,没错,在南亚那块地方,印度确实是霸主级别的。
并且印度长期将“孟加拉获得独立”视为印度对抗巴基斯坦所取得的胜利,例如,印西孟加拉邦印人党成员迪利普·高什2020年12月居然公开称哈西娜为“首席部长”,不但政坛是这样,民间也是。
不只是歪曲历史,在独立之初,印度当局立即开始向孟加拉国派驻印度公务员,旨在接管这个新独立国家的行政管理。
这显然是有干涉内政的嫌疑,并且没有把孟加拉国当做独立的主权国家的行为。
三、
除了外部的干涉,孟加拉内部也是有“顽疾”。
孟加拉是有“地头蛇”的,有钱人移民过去反倒会施展不开“手脚”。
最近发生的,就是去年的事情,2024年“公职配额制度”抗议,政府恢复30%的公务员岗位配额给独立战争老兵亲属,导致青年群体对就业机会被剥夺的强烈不满。
学生主导的抗议演变为全国性骚乱,安全部队镇压导致1400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
最后导致总理谢赫·哈西娜于2024年8月辞职并流亡印度,军方组建临时政府。
也就是说孟加拉其实也有军政府独裁的隐患。
并且当时印巴分治的时候就是粗暴的划分的,孟加拉也存在宗教问题,尽管穆斯林占多数,少数族群边缘化问题频发,边境地区常因宗教暴力引发难民危机。
那么孟加拉的移民政策怎么样?还会接受移民吗?
孟加拉的投资移民是在孟加拉国投资至少50万美元,这个价格相比于美国来说低一点,并且这样还可以直接申请可申请永久居留权或公民身份。
当然其实对于富豪来讲几十万美元的差距都不是问题,那么这就要提到孟加拉有项特殊的政策,政治避难与人道主义保护,因政治迫害或人权侵犯需避难者,可通过联合国难民署等机构申请临时庇护,获批后可进一步申请永居。
根据部分报道,2022年有约16万中国人移民孟加拉国,使其位列中国移民目的地前十。
然后就到了噱头,孟加拉的婚姻制度。
四、
孟加拉国允许男性最多合法拥有4名妻子,但是也是又条件的,娶第二任妻子需第一任妻子书面同意,后续婚姻需所有现任妻子同意。
不只是要同意,还要交税。
政府还要征收“增妻税”,第二任妻子需缴纳约800元人民币,第三任及以后税额递增。
具体来说,丈夫娶第二位妻子需要纳税78美元,如果还要将第三位妻子迎进门的话,则需要支付234美元,一旦家中妻子数目达到四位,那么,交纳将会达到312美元的税金。
还是那句话这对于富豪来讲不是事情,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叫事情。
但是这种风俗其实在孟加拉的世俗社会或者说普罗大众中是比较少见的,这一制度主要存在于偏远部落,并非全国普遍现象。
就比如曾经报道过,母亲和女儿同时嫁给同一个男人。
这存在于孟加拉国中部的Mandi部落,60岁农夫沙雷思·达尔伯特的两个妻子就是母女俩。
根据当地部落的传统,寡妇只能嫁给已故丈夫家里的男人。因此,在举办叔叔葬礼的同一天,沙雷思娶了自己的婶婶雪米·诺克里克,而当时的沙雷思只有15岁。
为了防止沙雷思出轨,雪米把自己7岁的女儿洁丽塔也嫁给了他。
沙雷思和婶婶雪米夫妻十年,但没有一个孩子。
沙雷思称,他一直把雪米尊为长辈。等到雪米的女儿洁丽塔长大成人后,两人生下了4个孩子。
沙雷思称:“在我们的传统里,这没什么好奇怪的。这样的安排其实可以使家族兴旺,繁衍后代。”不过她也指出,自己和母亲并不是共享丈夫,“这是传统,你别无选择。”
据悉,在Mandi部落,部落成员的婚姻不仅是为了爱情,也是为了巩固两家的财产和影响力。
并且尽管是部落,在近些年,这种传统已经逐渐消失,部落2.5万成员中有90%已经开始信仰天主教。
所以是可行的,但是仅仅是个噱头。
五、
前面提到的,一夫多妻的变革是因为部落民众开始信仰天主教,一夫多妻的根据是来自于伊斯兰教。
这来自于《古兰经》的明文规定,《古兰经》第4章第3节中,“如果你们担心不能公平对待孤儿,那么可以择娶你们爱悦的妇女,各娶两妻、三妻、四妻;如果你们担心不能公平地待遇她们,那么只娶一妻……”
核心要求是“公平对待所有妻子”,包括经济支持、情感关怀和日常生活的平等。
所以从根据上来讲,一夫多妻不是孟加拉国独有的,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都可以。
而《古兰经》是来自先知穆罕默德本人有多个妻子,虽然已经超过四人,但这一行为在伊斯兰教中被视为特殊案例,并被明确禁止后人效仿。
不少伊斯兰国为国教的国家都允许这种现象,比如沙特阿拉伯、埃及,甚至我们熟悉的巴基斯坦也是。
但是都有条件,不同国家有不同条件。
但是也有完全禁止,比如突尼斯、土耳其等国家以性别平等为由禁止一夫多妻。
其实伊斯兰教的一夫多妻传统是宗教教义与社会历史结合的产物,其初衷包含保护弱者的意图。
因为早期伊斯兰社会频发战争,男性死亡率高,导致大量妇女和孤儿失去经济依靠,一夫多妻制度为弱势女性提供了社会保障。
但现代实践中面临性别平等、法律适配等挑战,所以单单只为一个噱头去是没有必要的。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网《孟加拉下月征"一夫多妻"税 娶得越多金额越大》
环球网《三人婚姻:孟加拉国农夫同时娶婶婶和堂妹母女二人为妻 》
观察者网《崔洛宾、施兰茶:“印度滚出”!为什么孟加拉国民众如此厌恶印度?》
来源:热情的逗狐狸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