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走在上口镇西景明一村的村道上,处处可见文化振兴的印记:街头巷尾的文化墙上有惟妙惟肖的农耕场景,村委大院里飘出村民排练吕剧的唱腔,休闲娱乐广场上老人带着孩子在游玩健身……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西景明一村党支部书记王会禄这位“领头雁”的坚守。从餐饮创业者到乡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如今,走在上口镇西景明一村的村道上,处处可见文化振兴的印记:街头巷尾的文化墙上有惟妙惟肖的农耕场景,村委大院里飘出村民排练吕剧的唱腔,休闲娱乐广场上老人带着孩子在游玩健身……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西景明一村党支部书记王会禄这位“领头雁”的坚守。从餐饮创业者到乡村振兴带头人,他用行动诠释着一名退伍军人的为民情怀——无论是灶台还是村头,都用执着和创新书写动人的奋斗篇章。
戎装换围裙
他用“军规”烹出文化盛宴
当铿锵的正步声化作厨房的翻炒声,当阅兵场上的严谨变成灶台前的匠心,退伍军人王会禄用5年军旅淬炼的钢铁意志,在家乡寿光这片沃土上创造着令人惊叹的餐饮传奇。他不仅将一道“滚筒鲜炒鸡”做成连锁品牌,更把贾思勰文化及《齐民要术》中的千年农耕文明融入餐桌,让美食成为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
1988年,王会禄出生于上口镇西景明一村,父辈在潍坊从事餐饮行业几十年。大学毕业后,本被视为家族餐饮继承人的他却选择穿上军装,奔赴军营。在部队的5年时光里,他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士兵,多次获得嘉奖。更是作为受阅方阵一员,亲历了纪念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2015年退伍时,王会禄选择返乡创业。“老家在寿光,我要用双手反哺这片土地。”他说。
创业初期,王会禄瞄准父亲饭店里的招牌菜“滚筒鲜炒鸡”,在寿光开了第一家门店。店内,他身兼数职,既是厨师,又是服务员,还是采购员。他每天清晨5点就去市场采购最新鲜的食材,深夜打烊后再打理卫生,连桌布折叠都严格参照部队标准……这些细节,带有浓浓的“军旅风”。正是这份近乎苛刻的执着,让他的小店迅速在寿光打响名号。“有顾客说,在这里吃饭就像走进军营食堂,干净、放心。”王会禄说。
短短两年,“滚筒鲜炒鸡”营业额突破百万元,但这位退伍军人的梦想远不止于此。他敏锐捕捉到餐饮行业的品牌化趋势,接连开了高美丽牛油老火锅、京喜老北京铜锅涮肉等特色门店,并通过连锁加盟模式,将餐饮店开到了青岛、济南、淄博、东营,甚至发展到北京、河北等京津冀地区。事业高峰时,他的炒鸡加盟店有30余家,火锅品牌在山东半岛遍地开花。
2024年,王会禄将目光投向更深层的文化表达,特别是他耗费心血打造的如院·贾府宴,将农圣贾思勰及其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与餐饮完美融合,将书中记载的古代烹饪技法与现代食材结合,让食客通过舌尖上的食物来了解传承寿光历史文化。
“美食不仅要暖胃,更要暖心。我从部队学到的不仅是本领,更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创业成功后,王会禄始终牢记军人使命,通过合作经营、定向招聘等方式,为下岗职工、残疾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在餐饮行业搭建起扶弱济困的桥梁。
创业者变“领头雁”
他用担当推动乡村振兴
餐桌前,他是打造餐饮事业的商界精英;村子里,他是躬身为民的基层书记。王会禄不仅让寿光美食走向全国,更在家乡土地上播撒文化种子,他用经营企业的闯劲和军人的责任担当,为西景明一村注入文化振兴的澎湃动力,让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早在2018年,尚未担任村干部的王会禄就开始反哺家乡,他捐赠1万元用于村里道路硬化,寿光遭遇水灾时带头捐款5000余元。2019年,他自掏腰包购置价值3000元的体育器材,让村里孩子们有了嬉戏玩耍的乐园。这些点滴善举,让他成为乡亲们心中的“贴心人”。
2021年,王会禄当选西景明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走马上任后,他将创业中积累的管理经验运用到村庄治理中,制定了“产业强村、文化兴村”发展方案;他走访农户了解需求,与村委工作人员、村民代表等商讨发展规划……这位退伍军人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让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的带领下,西景明一村团支部荣获“寿光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村党支部获评“寿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王会禄还一直关注着村里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2022年,他在村里设立“励志奖学金”,为考取大学和参军入伍的年轻人颁发奖金。“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参军能够锤炼品格,我想让孩子们知道,走出寿光不是终点,而是建设更美家乡的起点。”在他的激励下,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学成归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在王会禄的带领下,如今的西景明一村,物质、精神“双丰收”,不仅有气派的文化广场、崭新的健身设施,还时常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他用一个个生动实践,让乡村文化振兴从蓝图变为现实。这位退伍军人、创业先锋、基层书记,用多项担当助力着西景明一村的振兴发展,带领着村民发家致富。
来源:寿光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