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有些将领在国内战场上因为各种原因,表现“平平”,可到朝鲜战场上打得战斗很有高度,尤其是从政工转入军事的将领,如傅崇碧、李静等。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有些将领在国内战场上因为各种原因,表现“平平”,可到朝鲜战场上打得战斗很有高度,尤其是从政工转入军事的将领,如傅崇碧、李静等。
说起傅崇碧,在解放战争时期长期担任政治工作,旅政委、军副政委。抗美援朝时空降担任军长,一场铁原阻击战让他在军事生涯中打出高度。
说起李静,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过去长期担任政工,新中国成立前担任师副政委、政委。挺进朝鲜前线时担任67军200师政委。入朝作战不久师长牺牲,他改为师长。
李静是1938年入伍,学生出身。原副军长李水清对他有一段评价:打仗善于学习,肯定脑筋,思考问题缜密全面,注重在实战中研究对手摸索规律,战术灵活,会打巧仗。
部队进入作战时,他让599团抗击敌试探性进攻取得胜利,要求各级对战斗任职进行总结梳理,着重研究对敌之火力运用和坦克迂回进攻问,提出许多打i人坦克的对策,而且粉碎过敌特种混合支队作战实验,总结的经验被兵团和志愿军司令部转发。
在秋季防御作战中,200师的出色表现使得兵团、总部都意想不到。
敌美7师和李承晚2个师共计17个营兵力,在90多辆坦克和飞机的掩护下,向67军防守阵地进攻,200师坚守11公里宽的阵地,阻击美7师两个团和李承晚1个师的轮番冲锋。担负主要防御的598团与敌人3个团展开激战,最前沿的3个连抗击敌人一个多团和多波坦克、飞机、炮火的冲击,打退敌人13次进攻,部队是人在阵地战,当增援部队赶到时,他们已经全部牺牲,阵地依然在我手中。
200师在朝鲜战场最擅长打阻击,面对敌人各方面优势装备,能死死抵挡住进攻,确实非常了不起。李静曾经很傲气说到:我的部队,是主力中的主力。
从朝鲜前线回来后,被提拔为67军副军长,后调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1969年调任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
担任海军基地司令员时,新搭档是从东海舰队快艇支队政委位置上提拔起来的张逸民。
张逸民是新中国成立后,转入海军任职的干部,也是在解放后成长起来的,参加指挥多次海战,从连职一路提拔为大队参谋长、大队长,支队副参谋长、支队副政委、政委,基地政委。用十几年时间提拔为正军职。
六十年代末,40岁左右成为正军职在各大单位都是凤毛麟角,他因战功成为海军标兵。
张逸民与李静是两个时期的战斗英雄,相差十余岁。
对张逸民来说,他很尊重李静,俩人在工作上配合很好。张逸民在回忆录说:说句真心话,李静是我见过的高级领导中不仅能力超强,也是见过大世面极具战略头脑的军队的栋梁人才。他不仅仅是搭档,也是老师。
俩人搭档两年九个很顺心,1971年9月以后纷纷去职。
来源:吧唧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