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年风湿免疫临床经验资深专家王德敏:阴虚燥热型干燥症:沙参麦冬饮 + 健脾小妙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14:15 2

摘要:"王主任,我现在能连续看完一本书了!"32 岁的李女士举着手机,视频里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再也没有初诊时的干涩血丝。作为被干燥综合征折磨两年的 "老病号",她试过 7 种人工泪液、3 种免疫抑制剂,却越治越严重 —— 口干到吞咽药片都困难,猖獗龋齿让她不敢开口笑

"王主任,我现在能连续看完一本书了!"32 岁的李女士举着手机,视频里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再也没有初诊时的干涩血丝。作为被干燥综合征折磨两年的 "老病号",她试过 7 种人工泪液、3 种免疫抑制剂,却越治越严重 —— 口干到吞咽药片都困难,猖獗龋齿让她不敢开口笑,直到遇见北京中医医院的王德敏主任。

一、当 "干燥" 遇见 "脾虚":被忽略的关键病机

在王德敏 50 年的风湿免疫诊疗生涯中,阴虚燥热型干燥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但她发现:单纯滋阴往往效果不佳,问题出在脾胃。"就像给干旱的土地浇水,如果土地板结了,水根本渗不进去。" 她翻开《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王为兰教授的批注,"脾主运化水液,脾胃虚弱的人,滋阴药吃多了反而会困住脾胃,加重口干。"

李女士的舌象就是典型案例:舌红少苔,但舌边有明显齿痕。"这说明她不仅阴虚,脾胃运化功能也差。" 王德敏在病历本上画了个简易示意图,"就像枯萎的植物,光浇水不够,得先松土。"

二、沙参麦冬饮的 "健脾升级":3 味药破解滋阴困局

针对这种病机,王德敏在经典方沙参麦冬饮基础上做了关键改良:

基础药方(每日 1 剂,水煎服):

沙参 15g(清养肺胃)

麦冬 12g(养阴生津)

玉竹 10g(滋阴润燥)

天花粉 10g(清热生津)

白扁豆 12g(健脾化湿)

陈皮 6g(理气和中)

砂仁 6g(温脾开胃,后下煎煮)

甘草 5g(调和诸药)

配伍玄机:

滋阴不腻胃:沙参、麦冬为主力滋阴,但加入陈皮 + 砂仁这对 "理气 CP",就像给滋阴药加了 "动力小马达",让补进去的津液能真正被身体利用,而不是堵在脾胃里。

健脾固根本:白扁豆甘温性平,既能健脾化湿,又不燥烈伤阴,就像给 "板结的土地" 施有机肥,慢慢恢复脾胃的运化能力。

精准到煎煮细节:砂仁后下煎煮 5 分钟,保留挥发油活性,最大程度发挥醒脾作用。

三、"喝药 + 喝茶 + 按穴" 三维调理法

除了内服药,王德敏为李女士定制了 "滋阴健脾套餐":

1. 代茶饮:石斛玉竹健脾茶

材料:石斛 9g、玉竹 6g、炒白术 3g(健脾防滋腻)

喝法:热水冲泡代茶,可反复续水,下午 3 点前喝完(顺应阳气升发规律)。

2. 穴位按摩:每天按揉 2 个 "润燥开关"

三阴交穴(内踝尖上 3 寸):脾经、肾经、肝经交会穴,每天按揉 3 分钟,酸胀痛感最佳,滋阴同时调补三阴。

足三里穴(膝盖下 3 寸):脾胃经络 "总开关",按揉后喝一小杯温水,增强健脾效果。

3. 饮食禁忌:比吃药更重要的 "避坑指南"

严忌:辛辣烧烤(如火锅、炸鸡)、生冷饮品(伤脾阳)、甜腻食物(助湿生热)。

推荐:蒸梨(梨 + 少量陈皮)、银耳莲子粥(莲子去心,加 10 粒炒薏米)、山药炒百合。

四、2 个月逆转:从 "无法吞咽" 到 "自然受孕"

服药 2 周后,李女士发现晨起口干减轻,能顺利喝下一杯温水;1 个月时,眼睛干涩频率从每小时 1 次减到每天 3 次;2 个月复查,唾液流率从 0.1ml/min 升至 0.4ml/min,更惊喜的是 —— 她自然怀孕了!

"干燥综合征患者备孕最怕药物影响胎儿,王主任从一开始就用平和的健脾滋阴药,慢慢把西药减下来。" 李女士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她总说 ' 治病像养花,得先把土养好 ',现在我信了。"

五、王德敏的 "治燥心法":阴液如油灯,得 "添油 + 防风"

在诊室里,王德敏常对年轻医生说:"治干燥症不能只盯着 ' 补阴 ',还要想想为什么阴液会流失。" 她总结出 3 个关键:

查源头:熬夜、压力大、长期吹空调等习惯会加速阴液耗损,必须先纠正。

通渠道:脾胃是阴液运输的 "水渠",水渠堵了,补再多阴也没用。

防流失:就像油灯要挡风,治疗时要兼顾固摄阴液,比如在药方中加少量山茱萸收敛精气。

如今,李女士仍定期找王德敏调理孕期体质,诊室墙上挂满了类似的患者锦旗。"50 年看下来,最开心的不是治好病,而是让患者明白:中医治干燥,从来不是 ' 头痛医头 '。" 王德敏摩挲着泛黄的病历本,里面夹着无数患者手写的康复日记,"就像沙参麦冬饮加健脾药,看似简单的调整,背后是对 ' 人' 的整体思考。"

来源:西瓜味的夏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