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德敏主任强调:类风湿关节炎(RA)是需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其 “临床缓解” 仅代表当前炎症活动控制,而非彻底治愈。
一、破解 “治愈” 误区:缓解≠根治
王德敏主任强调:类风湿关节炎(RA)是需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其 “临床缓解” 仅代表当前炎症活动控制,而非彻底治愈。
病理基础持续存在:
即便症状消失,滑膜组织中仍有记忆性 T 细胞、浆细胞潜伏,遇诱因可再次激活炎症反应(如 IL-6、TNF-α 水平波动)。
复发风险数据:
据《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数据,50% 以上患者缓解后 1 年内复发,其中 3-6 个月为高发期。
中医视角:缓解期多处于 “正虚邪伏” 状态,肝肾气血未充,风寒湿瘀未尽,如《温病条辨》所言 “邪伏膜原,得机则发”。
二、复发预警:症状与指标双监测
(一)症状预警信号(需每日关注)
关节信号:
单关节轻微刺痛(尤其掌指关节、腕关节)—— 可能为局部炎症启动。
晨僵时间延长(从<15 分钟增至>30 分钟)—— 滑膜炎症活性增加。
全身信号:
不明原因疲劳(休息后不缓解)、低热(37.3-37.8℃)—— 免疫炎症激活表现。
眼干、口干(警惕合并干燥综合征)或皮疹 —— 系统受累先兆。
(二)实验室指标监测(定期检查)
必查项目:
血沉(ESR)、C 反应蛋白(CRP):较症状提前 2-4 周反映炎症活动。
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CCP):持续高滴度提示病情易反复。
推荐频率:
缓解期每 1-3 个月检测,稳定后可延长至每 3-6 个月。
三、复发诱因与中医防治策略
(一)人为诱因:规范治疗是关键
擅自减停药(最常见诱因):
西医机制: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突然停用,Th17 细胞反跳性活化,导致炎症 “报复性” 发作。
中医对策:
减药需遵循 “阶梯式” 原则:如激素减量,每 2 周减 10%,同时加用补肾固表中药(黄芪 30g、防风 12g、山萸肉 15g)。
中成药辅助:缓解期服益肾通督片(王为兰教授经验方),补肾阳、通督脉,减少复发率。
过度劳累(包括体力与脑力):
中医理论:“劳则气耗”,气虚则卫外不固,风寒湿邪易乘虚而入(如《素问?举痛论》“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防护措施:
每日活动量以 “微微汗出,不感疲劳” 为度,推荐八段锦 “两手托天理三焦” 等舒缓功法。
食疗方:黄芪枸杞炖乌鸡(黄芪 50g、枸杞 20g),每周 2 次,补气血、强筋骨。
(二)环境诱因:中医 “治未病” 干预
气候变化:
寒湿诱发:冬季发病率较夏季高 30%,低温可促进滑膜成纤维细胞分泌炎症因子。
中医防护:
节气贴敷:冬至、立春前 3 天,用白芥子、细辛、甘遂研末贴敷大椎、命门穴,温阳化湿。
中药香囊:佩兰、羌活、苍术各 10g,制成香囊挂于室内,芳香化浊,防外邪侵袭。
感染因素:
西医关联:牙周炎、呼吸道感染等可通过 “分子模拟” 机制激活免疫系统,诱发 RA 复发。
中医预防:
固表防感: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研末冲服,每日 6g,提升免疫力。
食疗抗菌:马齿苋、蒲公英焯水后凉拌,每周 2 次,清湿热、解毒邪(适用于湿热体质)。
(三)情绪诱因:疏肝理气防 “七情致病”
西医研究:抑郁焦虑可使 IL-6 水平升高 40%,加剧关节炎症。
中医调护:
穴位按摩:每日按揉太冲穴(足背)、膻中穴(两乳间)各 3 分钟,疏肝解郁。
代茶饮:玫瑰花 3g、陈皮 2g、炒麦芽 5g,沸水冲泡,理气和中,缓解压力。
四、缓解期中西医结合管理方案
(一)西医基础治疗
药物策略:
维持最小有效剂量:如甲氨蝶呤 7.5mg / 周,联合羟氯喹 0.2g bid,稳定后可调整为每周 5mg。
生物制剂过渡:病情反复者,可从 “达标治疗” 转为 “维持治疗”,延长给药间隔(如原 2 周 1 次改为 4 周 1 次)。
监测重点:肝肾功能、血常规(尤其关注甲氨蝶呤所致骨髓抑制)。
(二)中医巩固治疗
核心治法:补肾健脾、活血通络,防止 “正虚邪恋”。
基础方:
熟地 15g、杜仲 12g、桑寄生 20g(补肾固肾);
党参 15g、茯苓 12g、炒白术 9g(健脾益气);
鸡血藤 30g、桃仁 9g(活血通络)。
随症加减:
寒重者加桂枝 9g、细辛 3g;
湿重者加薏苡仁 30g、苍术 12g;
痰瘀者加白芥子 9g、全蝎 6g(研末冲服)。
外治疗法:
艾灸疗法:关元、气海、足三里、阳陵泉,每周 2 次,每次 20 分钟,温阳散寒。
中药溻渍: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各 30g,煎水 40℃浸泡关节,每日 1 次,改善关节功能。
(三)功能康复与营养支持
关节保护训练:
每日进行 “关节松动术”:如腕关节屈伸、手指对指训练,每个动作重复 10 次,预防关节僵硬。
避免 “致畸动作”:如长时间握拳、跪姿劳作,减少关节负重。
抗炎饮食原则:
宜食:
Omega-3 脂肪酸:深海鱼(三文鱼、沙丁鱼)、亚麻籽,每日 200-300g。
抗氧化食物:蓝莓、石榴、绿茶,含花青素、茶多酚,对抗关节氧化损伤。
忌食:
精制糖:升高血糖促炎,建议每日添加糖<25g。
加工肉:含亚硝酸盐,可能诱发肠道菌群紊乱。
五、王德敏主任关键提醒
复发处理黄金法则:
出现关节肿痛加重,24 小时内冷敷(冰袋裹毛巾,每次 15 分钟),暂缓艾灸等温热疗法。
若 48 小时未缓解,及时就医调整药物,避免 “小复发” 演变为 “大发作”。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缓解期妊娠需风湿科与产科联合评估,优先选用羟氯喹(FDA 妊娠 B 类),禁用甲氨蝶呤。
老年人:合并骨质疏松者,缓解期需加用钙剂(600mg / 日)+ 维生素 D(800IU / 日),预防骨折。
心理建设要点:
建立 “疾病日记”:记录症状、用药、诱因,帮助医患共同分析复发规律。
参与 “同伴支持小组”:通过病友经验分享,减轻疾病焦虑,提高治疗依从性。
“类风湿治疗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王德敏主任强调,缓解期管理需秉持 “三分治七分养” 理念,中西医结合巩固疗效,同时从生活细节阻断复发链条。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通过规范治疗、精准调护,多数患者可实现 “长缓解、少复发、高质量生活” 的目标。
来源:西瓜味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