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陕西县级GDP排名:十强发展密码与后十突围路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03:20 1

摘要:2024年陕西省83个县(市、区)交出县域经济答卷,全年GDP总量达16810.03亿元,同比增长6.4%,较全省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这份数据既展现了能源强县的持续领跑,也揭示了山区县的发展瓶颈,更勾勒出陕西县域经济从"资源依赖"向"多元驱动"转型的清晰轨

2024年陕西省83个县(市、区)交出县域经济答卷,全年GDP总量达16810.03亿元,同比增长6.4%,较全省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这份数据既展现了能源强县的持续领跑,也揭示了山区县的发展瓶颈,更勾勒出陕西县域经济从"资源依赖"向"多元驱动"转型的清晰轨迹。

十强县:产业集群构建增长极

1. 神木市:能源航母的二次启航

作为西北首个"GDP破2500亿"的县域(2024年达2502.61亿元),神木的经济版图由传统能源向新兴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02以下,同时布局50万吨煤制烯烃、10万吨碳基新材料项目,推动煤化工向高端化迈进。新能源领域更是亮点频现,2024年建成的1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年发电量达1.5亿度,节约标准煤4.8万吨。这里诞生了全球最大兰炭生产基地(年产能6000万吨)和全国最大金属镁产业集群(年产量占全球1/4),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如同"双引擎",驱动经济持续领跑。

2. 府谷县:金属镁的"全球话语权"

以1066.74亿元GDP位居第二的府谷,用金属镁产业书写了"县域经济奇迹"。全县形成"原镁冶炼—镁合金—镁深加工"全产业链,天龙镁业的镁合金轮毂项目年产能达500万只,产品打入特斯拉供应链;泰达煤化的镁基固碳项目,年封存CO₂ 20万吨,创造经济效益1.2亿元。政府设立1亿元产业升级基金,推动34家原镁企业实施环保技改,使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8%,2024年金属镁产业产值突破280亿元,带动2.5万人就业。你知道府谷的金属镁产量在全球占比多少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3. 靖边与定边:能源与农业的双重变奏

靖边县(553.61亿元)以"油气大县"和"马铃薯之乡"双名片突围:长庆油田靖边采油厂年原油产量超200万吨,同时建成全国最大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年供种能力达5万吨,带动2万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定边县(430.31亿元)则在"中国马铃薯美食之乡"基础上,打造百万千瓦级风光基地,2024年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800兆瓦,发电量占全县用电量的45%。两县通过"能源产业稳底盘、特色农业强根基"的策略,实现一三产业协同发展。

4. 高陵区:汽车产业的"关中引擎"

作为西安北跨战略核心区,高陵区2024年GDP达463.8亿元,汽车产业贡献显著:陕汽控股年生产重卡18万辆,产值突破500亿元;吉利西安基地年产新能源汽车20万辆,带动500余家零部件企业集聚。政府推出"链长制"精准招商,对落户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推动蓝晓科技等新材料企业产值增长35%,形成"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后市场服务"完整生态。

5. 洛川县:苹果产业链的价值革命

以326.82亿元GDP位列第九的洛川县,用一只苹果创造出"千亿级"产业效应:53万亩果园通过物联网监测系统实现精准种植,智能分选线使优果率从40%提升至75%,美域高生物科技的苹果脆片年销售额达2.3亿元,产品出口20国。这里的苹果品牌价值达883.26亿元,相当于县域GDP的2.7倍,通过"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群化、营销国际化",洛川将一枚水果打造成"世界语言"。你知道洛川苹果的出口量占全国比例吗?欢迎留言互动。

后十县:突破发展瓶颈的现实路径

1. 秦岭山区的地理约束

洛南县(GDP 42.3亿元)、镇安县(45.1亿元)等陕南县域,因70%以上面积为山地,交通建设成本高企。以镇安县为例,通往县城的唯一国道需穿越17条隧道,物流成本较平原地区高30%,导致招商引资困难,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仅12家。这类县域正探索"生态+文旅"模式,柞水县依托牛背梁景区,将18个贫困村转型为旅游专业村,旅游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8%。

2. 资源型县域的转型焦虑

延长县(GDP 68.5亿元)、宜川县(72.1亿元)等陕北油区,面临原油产量逐年递减的困境。延长县2024年原油产量同比下降4.8%,工业投资占比不足20%,但通过开发狗头枣深加工(年加工量达5000吨)、建设光伏电站(装机容量50兆瓦),第三产业增速达9.2%,成为经济新支点。这类县域亟需打破"一油独大"格局,宜川县的壶口瀑布景区通过智慧化改造,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2%。

3. 生态功能区的发展平衡

佛坪县(GDP 14.8亿元)、镇坪县(18.3亿元)作为"秦岭绿肺",工业发展受限,但生态价值正在释放:佛坪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带动2000余名村民参与保护,年人均增收8000元;镇坪县发展林下经济,建成10万亩黄连种植基地,年产值达3.2亿元,"生态银行"模式逐步显现成效。如何将生态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成为这类县域的核心课题。

县域经济升级的陕西方案

陕西省正实施"分类考核、精准施策":对45个工业主导县,推动神木—府谷能源化工基地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对26个农业大县,在洛川、眉县建设国家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对12个生态功能县,在佛坪、柞水开展GEP核算试点。西十高铁(2025年通车)、榆阳机场三期等项目,将缩短陕南陕北与关中的时空距离,预计带动沿线县域物流成本下降25%。

未来五年,陕西计划培育10个GDP超500亿的经济强县、20个特色产业超百亿的专业县。正如省发改委负责人所言:"县域经济没有标准答案,神木的能源转型、洛川的苹果突围、柞水的生态变现,都是值得借鉴的发展范式。"当每个县域都能在特色赛道上找到发光点,陕西县域经济必将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半壁江山"。

参考资料:

1. 陕西省统计局. 2024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R]. 西安: 陕西省统计局, 2025.

2. 赛迪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2024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EB/OL]. (2024-07-23)

3.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陕西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EB/OL]. (2021-03-15)

4.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秦岭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EB/OL]. (2024-11-05)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