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肥西边有座名山叫“紫蓬山”。“紫蓬”之名来源于佛界“紫色袈裟”和“蓬莱仙岛”的首字而得名。寓其“迎紫气,赴蓬莱”之意。在这座风景如画的“庐州第一名山”之下,有一大片白墙红瓦建筑群。
合肥西边有座名山叫“紫蓬山”。“紫蓬”之名来源于佛界“紫色袈裟”和“蓬莱仙岛”的首字而得名。寓其“迎紫气,赴蓬莱”之意。在这座风景如画的“庐州第一名山”之下,有一大片白墙红瓦建筑群。
这就是杨振宁亲笔题写校名的本科院校: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站在半山腰看去,文达学院的轮廓十分清晰,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一幅美丽的画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俯瞰整座校园,有人说她像一个大鹏仰头张望蓝天。我多侧面观赏了一下,觉得有那么点意思。
应文达学院理事长谢春贵先生之约,我来到了这座美丽的校园。午后的阳光缓缓地洒落在这座被自然和人文和谐共融的校园里。以前我多次来过这座校园,今天再次步入校园,只见花木簇拥,绿树成行,鸟语花香。在花草树木之间,一幢幢大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承载着一届又一届年轻学子们美好前程。
谢春贵先生是这座校园的创办者,他熟悉这里的一切。在他引领下,往东步行一段林荫道,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面积不小的池塘。池塘水清见底,塘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里面有各色鱼儿在游来游去。池塘周围垂柳和花木相间,引来彩蝶飞舞,蜜蜂鸣唱。
再往前便是一览无余的运动场,红色跑道一圈又一圈地环绕着,犹如热情的火焰,点燃了无数文达学子的青春梦想。这里曾有全国许多著名的演艺界明星登台献艺。中央电视台的转播让这个运动场一时闻名遐迩。从运动场面向紫蓬山方向慢行,可见师生的生活区如同热闹的街市,人来车往,涌动着欢快生活的乐章。
绿茵茵的草坪与又一个校内池塘风景遥相呼应,初夏的月季开满技头,红的如火球,白的似银盏,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也激励着学子们的成长。 2000年10月,当省、市领导铲下自己的第一锹土为学院奠基时,校园里的一行行青松已经种下了。
20多年过去了,它们长高了,长大了,显得更加苍翠挺拔。时间仿佛只是一种洗礼,无论它经历了什么?不变的永远是坚毅、不屈和充满生机。还有图书馆大楼门前的两排华表柱,也依然耸立在那里,就像是广大师生的守护神一般,不管风吹雨打,斗转星移,它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忠心不变,风雨兼程,坚定而永恒地昭示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
谢春贵理事长介绍我认识了熊健校长。这位曾当过地级市副市长的校长,身高1米75左右,帅气、稳健而从容,透着一股知识分子优雅的气质。初次相遇,他非常有亲和力地与我交谈。与一些动辄板着脸说话的领导人不同,他不仅始终满面春风,而且还善于用肢体语言做配合,强化了引人关注的效果。
作为闲聊,我感觉他对学校以及学生的管理近乎苛刻。他每天早上6点准时开车从家出发,最迟7点已来到学校大门口了。他有时会坐在学校的一个角落里观察学生进进出出。如发现任何一个学生有不良行为,他都会上前制止,从不纵容学生的错误。
他很重视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创新方案,经常帮助研究,帮助改进。但他又并非一味认真而严厉。熊校长会很动感情的与师生谈心,以自己对师生真诚的爱去感化别人。对待学校班子成员和教授们,他总是以谦逊的姿态示人,坚定不移地推进自己的工作计划。
他认为“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是校长的直接责任。为此,下功夫提升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政治力,学习力,组织力,监督力和战斗力成了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共同责任。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落户文达;全省首家无人机学院成功创办进文过;专业(群)培育建设项目纷纷扎根在文达;教育教学信息化,数据分析平台化,师资和人才引进经常化,教育教学改革长期化……
安徽达信息工程学院砥砺奋进,扬帆远航,力创辉煌。熊健和学校的党政领导班子一起,正在用他们的智慧、自信和无限之爱,诠释了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来源:时代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