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轻点 “关注” 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继续收到类似文章,还能轻松参与讨论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守创作的动力源泉~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轻点 “关注” 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继续收到类似文章,还能轻松参与讨论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守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清影子卿
编辑|清影子卿
1908年11月14日傍晚,紫禁城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38岁的光绪皇帝躺在瀛台涵元殿里,整个人蜷缩成一团。他的指甲泛着诡异的青黑色,太医院院使张仲元把脉时手都在发抖。
这位御医悄悄把药方上 “玄参、生地” 改成 “白术、茯苓”—— 他心里清楚,皇帝说的腹痛如绞、眼黑舌黄,分明是砒霜中毒的症状。谁能想到,次日慈禧也跟着去世。
这对差了36岁的帝后,不到一天时间先后离世,成了清末最离奇的谜案。
故事还得从1898年的戊戌政变说起。那年九月二十八日,光绪被软禁在瀛台。
这座四面环水的小岛,表面看着风景不错,实则是座金丝牢笼。每天天一亮,他就得去颐和园给慈禧请安,但只能跪在殿门外,听着里面传来的说笑声。
下午回涵元殿批奏折,可每一份文件都得先让慈禧过目才能生效。
按《清实录》的记载,光绪是 “患肝郁日久,伤及脾胃,又兼肾阴亏损”。
可宫里人私下都知道,他这病更多是心病。被关在瀛台的十年,他亲手种的槐树被砍,身边全换成慈禧的眼线,就连饭菜常常都是凉的。
最难受的是精神折磨,慈禧总当着大臣的面训他:“皇帝年轻,办事不牢靠,还得我多操心。” 这话听着,比关他的牢笼还扎心。
不过光绪也没完全认命,他在日记里偷偷写:“等太后去世,我一定要重整朝纲。” 结果这话被李莲英发现了,成了后来出事的导火索之一。
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里写过,光绪提起慈禧就咬牙切齿:“我一定要收拾这个老太婆!” 这话传出去,两人的梁子算是彻底结死了。
光绪和慈禧的矛盾,早在戊戌变法时就兜不住了。1898年六月十一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满心想着大干一场。
他以为有慈禧那句 “你放手去做,我不拦着”,就能顺利推行变法。可谁能想到,这次改革动了满洲贵族的奶酪。
裁撤八旗子弟的固定收入,让汉人当大官,甚至还打算和外国合作搞改革,这些事儿把慈禧的亲信荣禄、刚毅等人吓得不轻,哭着喊着求慈禧 “救救祖宗基业”。
九月十八日,御史杨崇伊跑去跟慈禧打小报告:“听说洋人要逼太后交权,您可千万得拿个主意!”
这边消息刚到,那边袁世凯又向荣禄透露,说维新派计划 “包围颐和园,干掉太后”。
慈禧当场就火了,十九号半夜直接回宫,见到光绪就骂:“你居然想借洋人的手害我?”
第二天,光绪被关了起来,谭嗣同在内的 “戊戌六君子” 被拉到菜市口砍了头,康有为、梁启超只能逃往国外。
这场政变之后,光绪和慈禧算是彻底撕破脸了。慈禧跟荣禄抱怨:“现在的光绪,早不是我一手养大的孩子了,居然想害我,还有什么恩情可言?”
光绪也在给杨锐的密信里写:“我这皇位都快保不住了,还能指望什么?” 曾经名义上的母子,如今成了不死不休的政敌。
1908年11月11日,光绪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内起居注》里记着,他上吐下泻,肚子痛得受不了,脸色发黑,舌头焦黄。
太医院接连派了六个御医来,开的药方却乱成一锅粥。有人主张用温补的药,有人觉得该用寒凉的,甚至出现热性药材和寒性药材一起开的荒唐事。
这种混乱,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有人故意不想让光绪好起来。
更奇怪的是慈禧的反应。11月12日,她下令把光绪从瀛台挪到仪鸾殿附近,说是方便看病,其实就是切断了他和外界最后的联系。
11月13日,她直接下旨:“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以后就是皇帝了。” 还让载沣当摄政王,这几乎就是在宣告光绪没几天了。
同一天,光绪已经吃不下东西,只能靠参汤吊着命,可慈禧那边还在和大臣们讨论新皇帝登基的典礼细节。
11月14日傍晚,光绪突然清醒了一会儿,他拉着内务府大臣奎俊的手说:“我这病来得蹊跷,肚子痛得像刀绞,肯定是被人下毒了。”
话刚说完,就没了气息。据当时在场的太监说,光绪死后七窍流血,皮肤发黑,和古籍里砒霜中毒的症状一模一样。
而慈禧听到消息,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知道了,明天立新皇帝。”
要说光绪的死,最大的嫌疑人非慈禧莫属。从动机来看,她肯定担心自己死后,光绪掌权会翻旧账;论条件,宫廷里的吃喝、看病都归她管,想下毒简直易如反掌。
当年英国《泰晤士报》就报道过:“皇帝突然去世,不是正常生病,就是被毒杀,而下毒的人,就是太后。”
不过也有人觉得,袁世凯才是凶手。毕竟戊戌变法时,他出卖了维新派,心里肯定怕光绪报复。
但从《袁世凯日记》来看,光绪死前七天,他就被赶出了军机处,想接触皇帝的饮食也没那么容易。
直到 2008 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联合专业机构,检测了光绪的头发和遗骨,发现他体内的砷含量超标 2000 倍,这才确定他是砒霜中毒而死。
虽然死因清楚了,但到底是慈禧亲自下的命令,还是李莲英、崔玉贵这些人揣摩上意动的手,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光绪死的第二天,慈禧也跟着走了。两人的葬礼形成了鲜明对比。
光绪的灵柩从瀛台抬出来时,围观的百姓连哭都懒得哭;慈禧的葬礼却花了 120 万两白银,纸人纸马摆了十里长街。
满街的纸人纸马
可再风光又能怎样?这对帝后去世才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说没就没了。
光绪的死,是清末宫廷权力斗争最惨烈的结局。
他这一辈子,四岁登基当傀儡,戊戌变法想做点实事,最后却被关在瀛台。他的人生,从头到尾都是慈禧手中的棋子。
而他的暴毙,也预示着封建王朝走到了穷途末路 —— 当最高统治者只能用下毒这种手段解决问题时,这个王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