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巨大,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要求“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
■阎海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巨大,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要求“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
数据资源丰富
一是数据资源规模巨大。
数据被认为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据资源在推动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方式变革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狭义的数据资源特指数据本身,如企业运营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各种各样数据记录;广义的数据资源涉及数据的产生、处理、传播、交换过程。与土地、资本等传统资源相比,数据资源具有高流动性、低成本复制和报酬递增等特点。
2024年,全国年度数据创建、复制、捕获和消费产生的数据总量达41.06ZB(1个ZB是10万亿亿字节),同比增长25%。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累积的数据,中石油、海尔等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产生的数据资源,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基础科学数据中心等科研数据共享平台汇聚的数据。
二是数据存储结构趋优。
数据储量大,并不代表作用大。要发挥好数据资源的作用,还需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储存等,将大规模的原始数据结构化,并通过不断优化存储结构,将规模优势转化为资源质量优势。
2024年,全国累计存储的数据总量为2.09ZB,同比增长20.81%。其中,结构化数据同比增长36%,占存储总量比重为18.70%,大幅超过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增速。这表明数据存储结构得到优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有所提高。
三是数据资源使用者众多。
日前,英国《经济学人》在一篇题为“使用它或失去它”的文章中指出,“全球AI竞争的真正赢家,可能不是发明了最好模型的国家,而更可能是政商各界和普通人每天大量使用AI的国家”。IBM的相关研究显示,美国有1/3的公司使用AI,而中国是50%。
在公共领域,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政务数据得以不断汇聚与共享,累计支撑调用超过5400亿次。在商业领域,数据资源使用率更高。2024年,66.1%的行业龙头企业购买过数据,活跃数据总量占到存储数据总量62.04%。
产业体系完备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产业链覆盖完整。从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到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高端制造,均具有全球优势。从“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角度看,可将产业体系分为数字产业和非数字产业两大类。
其中,数字产业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涵盖从数字技术研发、数字内容创作、数字产品制造到数字服务提供等产业链各环节。数字技术研发产业包括半导体芯片研发、操作系统开发、AI算法研究等,数字内容产业包括数字媒体、数字娱乐、数字教育等领域,数字产品制造产业主要生产各种数字设备和相关硬件,数字服务产业包括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
基于数字产业,可孕育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在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等行业,通过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客服、语音识别等方式,可从研发到销售服务各环节实现数字赋能,形成上百种应用新模式。
概言之,完备的数字产业体系为赋能非数字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反过来,庞大且完备的非数字产业体系为数字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无限的可能。
市场空间巨大
一方面,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的市场空间巨大。
从产业前端看,依托于半导体技术的集成电路是实现万物数字化表达的微型化、智能化物质基础。预测显示,集成电路市场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10.33%。从数字化传输与储存看,随着5G网络的覆盖建设,其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泛。目前,云计算发展度过萌芽期,进入第二个十年,在发挥资源弹性优势、助力企业降本提效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在数字化处理方面,2023年,中国以27.63万台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领先全球。这个数据是第二名(日本,4.61万)的约6倍,第三名(美国,3.76万)的约7.3倍。AI大模型正通过技术创新、行业合作等多维度努力,加速推进在智能办公、旅行服务、电商直播、政务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高达83%的中国人相信AI赋能的产品和服务利大于弊。这一比例远高于美国的39%。国人对以AI为代表的数字科技的信任和支持,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和市场空间拓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文化基础。
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转型纵深发展的市场空间巨大。
研究显示,汽车行业有望复制智能手机“硬件革新→软件赋能→生态延伸”的产品升级之路,智能化汽车将成为人类生活的“移动第三空间”;下一代互联网通过VR、AR等技术,正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在元宇宙内拓展应用新空间。
进一步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至2026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的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7.9%,增速明显高于全球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好、利用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巨大”的综合优势,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运用知识产权、财政税收、政府采购、设施开放等政策,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