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发布!脑梗抢救时间从4.5小时扩至24小时

B站影视 2024-12-15 08:31 4

摘要:12月14日,由中国卒中学会主办,第七届中国血管神经病学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上发布的《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明确,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抢救时间窗从4.5小时扩展至24小时。

12月14日,由中国卒中学会主办,第七届中国血管神经病学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上发布的《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明确,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抢救时间窗从4.5小时扩展至24小时。

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主办方供图。

“现实中,很多卒中患者从发病至到达医院都会超过4.5小时,加上基层医院取栓能力不普及,超过4.5小时的脑梗患者又不能做溶栓治疗,导致脑卒中一直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疾病。”中国卒中学会会长王拥军介绍,多年来,医院和学会一直在致力于扩大这一时间窗。

6月15日,国际医学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重大研究成果介绍,“针对发病4.5小时至24小时的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患者,在iStroke人工智能辅助判断可以溶栓的前提下,使用替奈普酶进行溶栓是安全有效的。”该成果打破了传统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意味着中国在全球首次将脑中风患者溶栓时间窗从4.5小时延长至24小时 。

时间窗的扩大得益于两大因素,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影像学判断和溶栓药物的创新性应用。这套自主研发的iStroke急性卒中智能影像决策平台,作为人工智能“助手”,可以对头部影像进行快速分析评估,找准关键的“半暗带”。

“对于卒中患者,在24小时内找到半暗带(功能已经丧失但尚未被破坏的组织)并进行溶栓是可以挽救部分脑组织的。”王拥军告诉记者,也就是说找到“半暗带”对于扩大时间窗非常重要,以前都要靠有经验的医生来找,时间较久,现在人工智能的加入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快速地找到“半暗带”,并进行溶栓处理,大幅提升了脑梗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iStroke作为我国自主研发且经多个大型循证医学研究验证过的自动化影像评估软件,具有高效、精准、广泛兼容、支持核磁等特点,可以对于急性卒中诊疗中的影像评估进行智能辅助决策,iStroke和iCDSS(基于数字医疗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临床辅助决策及智慧化管理系统)组成了脑卒中全流程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参与这一系统研发的北京安德医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刘盼告诉记者。

责编:齐钰

主编:林敬

校对:陈龙飞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