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也是改革所向。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乃至教育强国建设,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当积极探索以数字化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也是改革所向。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乃至教育强国建设,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当积极探索以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为高校思政教育增添新的活力与动能,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的逻辑向度
数字化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高度耦合性,二者在新发展阶段具有一致的目标指向和价值意蕴。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领域,对于推动教育过程的数字化转型、满足教育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和实现教育反馈的精准化发展具有现实必要性。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思政教育的学科边界不断被打破和重构,为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驱动的创新,也是思政教育重塑教育新生态的内在要求。数字化能够拓展传统思政教育在时空维度上的延展性,突破育人方式单一、育人场景单调等教育瓶颈,利用教育新基建改善原本受限于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主体、客体等要素,营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教育环境,革新传统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
精准化教育是数字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数字赋能能够更好地助力精准教育的实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数字时代,学生成为数字达人,其个体主见意识强、思维活跃。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能够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属性,精准识别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推动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助力学生精准成才。
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的风险挑战
将数字技术嵌入思政教育的生态环境,可能会使思政教育的主体关系失衡。对教育者而言,他们不再是教育对象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教育主体和受教育者若过度依赖数字技术,也容易产生思维和行为惰性,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数字化的交互方式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网络化、虚拟化的教学渠道,依靠技术连接可能会使师生双方难以进行深度的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思政教师运用技术的能力有待提升。数字技术嵌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在于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包括思政教育专业素质和媒介素养。然而,思政教师的专业背景多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缺乏对数字信息的深入了解和接触,可能难以较好地发挥数字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影响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数字技术应用于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会存在潜在技术风险。一方面,数字过载现象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将增加筛选和分析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信息数据不当采集会引发隐私泄露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搭建数字平台,提高思政教育数字服务层次。首先,学校应整合来自政府、社会、校内等多方资源,搭建一个互联互通、应用完备的数字平台,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例如,可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构建良好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境。其次,建立集硬件设备、在线平台、教学内容于一体的数字课堂,通过图像、影像等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为可感、可视的元素,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校园电视台、报纸、微博、微信等媒介的特点和功能,打造可视化融媒驿站,及时把思政教育内容推送给师生,使其成为展示思政教育活动的重要窗口。
创新教学方式,强化思政教育实效性。在数字思维的引领下,教师应利用数字技术和平台完善教学流程。在教学时,教育者应顺应时代要求创新话语表达,善于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数字思政资源的共享与应用,组织和开展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的思政教育活动。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预测,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薄弱环节,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规律,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评价时,思政教育应建立在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上,利用技术手段,多维度、全方位、动态化评估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评估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培育数字素养,提升思政教育数字技能。一方面,高校思政队伍的数字应用能力关乎教育质量,思政工作者需要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学校应定期组织数字素养的专题讲座,邀请领域内专家和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技能培训,还可以通过举办数字素养与技能创新活动,激励教育者积极运用数字化思维开展思政教育,提升数字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对象的数字学习素养。教师应针对性地开展数字伦理等方面的内容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字使用观念。同时,设置数字技能课程,增强学生运用数字工具的能力,自主开展学习。加大培训成效检测,组织数字化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比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作者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本文系〈基金项目〉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5—ZDJH—522〉)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