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2024年工作年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09:00 2

摘要:上海市法学会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自2006年2月成立以来,历经18年的蓬勃发展,已建设成为了年龄结构合理、研究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优秀学术团体。截至2024年12月,本研究会共有理事30人,成员56人。研究会各位理事和成员始终保持初心,认真做研究,将研究专长与

上海市法学会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自2006年2月成立以来,历经18年的蓬勃发展,已建设成为了年龄结构合理、研究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优秀学术团体。截至2024年12月,本研究会共有理事30人,成员56人。研究会各位理事和成员始终保持初心,认真做研究,将研究专长与中国问题紧紧结合起来,力求为中国法治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2024年,在会长于明、副会长赵立行、肖光辉、陈颐、胡凌教授以及副会长兼秘书长冷霞副教授的带领组织下,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主要学术活动

1.2024年11月23日,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中法中心举办了2024年年会暨“中国法与欧洲法”学术研讨会。这次年会是对2023年年会“区域国别视野中的英美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讨,体现了研究会注重体系性研究的风格。本届年会在同济大学法学院陈颐教授与华东政法大学冷霞教授的精心组织下,顺利举办。研究会成员积极报名参加,来自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开放大学、上海社科院、译林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文化单位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研讨气氛热烈。本届年会围绕欧洲主要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观念传统、最新发展动态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展示了研究会在区域国别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2.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协办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三十七届年会。2024年11月16-17日,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在广州市召开第三十七届年会。本届年会由广州大学法学院与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央广播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法制节目部、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与会易佳(广州)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协办单位为本届年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的240余名学者共襄盛会。上海市法学会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为全国外国法制史年会提供了会务组织、文稿撰写等具体工作,确保了年会的顺利进行。

二、主要学术成果

研究会继续发扬专心做学问的精神,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中文与外文重量级期刊发表论文,推动了法学学术研究。

(一)课题研究

1.何勤华(名誉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法系与中华法律文化问题研究”,2024年3月结项。

2.蒋传光(学术委员会委员):“加快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研究”,获2024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立项。

3.王伟臣(副秘书长):“法律人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获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

4.王静(副秘书长):“优化中国法治文化在西班牙语国家传播机制研究”,获司法部2024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青年项目)立项。

5.王海军(成员):“法律监督现代化研究”,获2024年度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立项。

6.吴玄(成员):“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流动法律问题研究”,获2024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政府法治专项课题立项。

7.胡骏(成员):“丝绸之路沿线受希腊文明影响国家的法律研究”,获2024年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立项。

8.张卓明(成员):“上海市长宁区法治评估研究2.0”,获上海市长宁区司法局2024年课题立项。

(二)发表论文及译文

1.何勤华(名誉会长)、周小凡:《我国刑事诉讼法典编纂的历史智慧》,载《内蒙古社会科学》2024年第2期。

2.张顺、何勤华(名誉会长):《建构中国自主社科法学知识体系的历史传统探析》,载《学术月刊》2024年第6期。

3.何勤华(名誉会长)、路培欣:《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本土资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

4.何勤华(名誉会长)、张陶然:《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之法理学创新——以“权利本位说”的完善为中心》,载《东南学术》2024年第2期。

5.何勤华(名誉会长)、邓丛:《“执法如山”的文化意蕴及其当代传承》,载《社会科学》2024年第2期。

6.何勤华(名誉会长)、刘译元:《论中华法系的传承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载《中国法律评论》2024年第1期。

7.张顺、何勤华(名誉会长):《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域外思想参鉴——卢梭的“人民法治”思想论析》,载《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

8.于明(会长):《再论人民的两个身体——近代英美宪制理论对人民话语的塑造》,载《开放时代》2024年第4期。

9.于明(会长):《虚构、故事与合法性——〈发明人民〉译后》,载《读书》2024年第5期。

10.蒋传光(学术委员会委员):《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文化底蕴》,载《学习与探索》2024年第1期。

11.李清伟(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化法四论:概念、属性、范围以及体系》,载《文化法学评论》2024年第1期。

12.李清伟(学术委员会委员):《监管和发展,微短剧行业的未完成课题》,载《上海法治报》2024年6月19日B3版。

13.胡凌(副会长):《表情(包):规范、社会生产与法律》,载《数字法学评论》2024年第3辑。

14.胡凌(副会长):《Public sphere or private asset?The nature of digital commons in China》,载《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2024年第1期。

15.胡凌(副会长):《未完成的知识生产革命,以及法律可以做什么》,载《文化纵横》2024年第2期。

16.胡凌(副会长):《塑造数字身份:通过账户的认证与识别》,载《北航法学》2023年第1卷。

17.胡凌(副会长):《メタバ一ス規制に関する中国のアプロ一チ——批判的な思考”(元宇宙规制的中国路径:一个批判性反思)》,载《情報法制研究》2024年第14期。

18.胡凌(副会长):《Dynamics in Chinese Digital Commons:Law》,Technology,and Governance,Routledge,2024.

19.胡凌(副会长):《相变:生产方式如何塑造财产规则》,载《上海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

20.王静(副秘书长):《智慧司法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载《法学论坛》2024年第2期。

21.陈刚(理事):《讼师何以非法——以司法类型理论为视角的分析》,载《荆楚法学》2024年第6期。

22.董春华(理事):《我国医疗损害损失分担规则的正当性及其适用》,载《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

23.董春华(理事):《实证研究视角下对以鉴代审论断的质疑》,载《中国司法鉴定》2024年第1期。

24.赖骏楠(理事):《商战与律例:晚清的重商主义法律改革》,载《中外法学》2024年第3期

25.赖骏楠(理事):《清代的地权习惯与法律介入——国家与市场的互动视角》,载《法学研究》2024年第5期。

26.田雷(理事):《我国现行宪法1988年修改考》,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

27.田雷(理事):《“当春乃发生”——人大七十年历史的多重时间构造》,载《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8期。

28.田雷(理事):《认真对待“反常”:兼议“五四宪法”与组织法的相互性》,载《党内法规研究》2024年第3期。

29.田雷(理事):《在开端处研究开端:我国现行宪法历史探源初步》,载《南大法学》2024年第3期。

30.吴亮(理事):《商业机构用户画像应用的政府治理责任研究》,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24年第1期。

31.岳林(理事):《论世界模型的隐私机制及其法律规制》,载《地方立法研究》2024年第3期。

32.张卓明(理事):《保障民生权益助力共同富裕:〈慈善法〉修正要点剖析》,载《检察风云》2024年第7期。

33.张卓明(理事):《司法改革的目标定位》,载《检察风云》2024年第16期。

34.张卓明(理事):《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理学视角下的解析》,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与实践创新》,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2月。

35.姜峰(成员):《劳动者言论纠纷的宪法适用:一个反思的视角》,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全文转载)。

36.王海军(成员):《中国检察权的规范内涵界说》,载《法学评论》2024年第5期。

37.王海军(成员):《在法律监督中彰显检察文化力量》,载《检察日报》2024年4月26日。

38.吴玄(成员):《争夺互联网控制力:美国政府与平台的博弈》,载《文化纵横》2024年10月。

39.程迈(成员):《数字时代“人”之法学概念的调整》,载《人权》2024年第6期。

40.程迈(成员):《作为确权根本法的中国宪法》,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

41.程迈(成员):《数字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宪法实现机制研究》,载《河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

42.黄骏庚(成员):《走出法律文化研究的困境:概念反思与对象重构》,载《民间法》2024年第2期。

43.毛皓强(成员):《近代早期英国特权法庭与专门法庭之比较:以财政类法院与议事类法院为中心》,载《法律史评论》2024年冬季卷。

44.王涛(成员):《瞿同祖法律社會史研究補遺——以『漢代社會結構』爲中心》,载《南国学术——澳门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

45.杨立民(成员)、孙兆航:《论CPTPP框架下金融服务相互承认制度及中国应对》,载《国际商务研究》2024年第6期。

46.周小凡(成员):《概念法学作为法典化“科学的”路径之证成》,载《法学》2024年第1期。

(三)出版著作、编著、译著

1.何勤华(名誉会长):《律学新考》,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

2.何勤华(名誉会长):《董必武法治思想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3.蒋传光(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越南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Vietnam National Political Publisher)2024年版。

4.蒋传光(学术委员会委员):《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8月进行第二版修订。

5.李秀清(学术委员会委员)、宫雪主编:《域外鉴定意见证据评价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版,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的结项成果。

6.赵立行(副会长):《比较法原理文献导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7.胡凌(副会长):《数字架构与法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8.胡凌(副会长):《合作的互联网》,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9.田雷(理事):《八十七年:美利坚的创制(1776-186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版

10.[美]布鲁斯·阿克曼:《美利坚共和的衰落》,田雷(理事)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版。

11.(宋)佚名:《〈州县提纲〉译注》,陈刚(理事)译注,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版。

12.王海军(成员):《自然法》(译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13.程迈(成员):《非洲国家的宪法与政党:制度与实践》,启蒙出版社2024年版。

14.[美]沃尔德伦:《论人的尊严》,张卓明(理事)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四)各级奖项

1.本研究会成员王海军教授获得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本研究会成员胡骏副教授发表论文获上海检察机关2023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3.本研究会理事王娜副教授获评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个人表彰。

三、人才培养

本研究会成员王海军教授获得2024年上海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

四、社会服务

本研究会所有成员高度重视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回馈社会。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讲座,向不同群体传播法治理念;另一方面,积极为政府机构提供法律咨询,担任各类委员会的成员或在实务部门挂职,参与立法和执法,提供法律建议与支持。

研究会名誉会长何勤华教授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将其学术研究成果及时传达给公众,增强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何勤华教授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要义”、“法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法治思想解读”、“法治的历史”、“汉唐律典与律家”、“关于中华法系的几点思考”、“关于中华法律文化的几个问题”、“关于国际法学史的几个问题”、“东西方法律文明的交融”以及“董必武,新中国法治的奠基人”等重要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讲解。研究会会长于明教授积极服务社会,及时将学术研究成果向公众传播,提升学术研究的社会影响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全社会播撒法治的种子。例如,2024年6月7日,于明教授在复旦大学法学院“复旦法律史与比较法前沿讲座”第五期中发表了题为“英美宪法理论中的人民”的讲座;2024年6月28日,于明教授在文伯书院举办了“雷经天与中国法治——黄克功案的再思考”讲座;2024年7月9日,于明教授在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深描法治中国”高级研修班中进行了“观察中国传统家庭法:比较法律社会学视角”的讲座;2024年8月19日,于明教授在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书展上发表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智能、秩序与法律的交汇”讲座;2024年9月3日,于明教授在上海中学进行了“传统中国的礼法与人情——《红楼梦》中的继承法问题”讲座;2024年11月2日,于明教授在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班讲授了“法治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中西历史与社会的比较”;以及2024年11月18日,于明教授在深圳大学“丽湖法治大讲坛”总第110期中发表了“人民的两个身体——英美宪法如何‘发明人民’?”的讲座。研究会理事、上海政法学院王娜副教授在浦东新区红十字会面向机关青年开展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中,作了“学习贯彻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推动中国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专题宣讲。

本研究会全体成员一致认同于明会长积极践行知行合一的社会服务理念,深知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不仅是研究者的使命,更是一种荣誉。通过积极服务社会,成员们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研究会将继续致力于科研,同时积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进一步促进法治建设与社会和谐。

五、党建工作

本研究会在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会长于明教授的带领下,党的工作小组由冷霞副会长、肖光辉副会长共同负责,充分发挥了组织和协调的职能,有效凝聚了研究会全体成员的力量,确保大家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坚定拥护党的领导,树立了强烈的爱国爱党意识。

为了推动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党的工作小组采用了多元化的宣传和教育手段。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利用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党的理论知识和精神实质,增强了成员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党的工作小组积极将党建工作与科研活动有机结合,鼓励成员在涉外法治研究中践行党的指导思想,确保学术研究与党的方针政策高度契合。

研究会还通过及时转发和宣传党中央的重要指示,保持与党中央步调一致。特别是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方面,研究会成员们深入研读,积极讨论,将报告中的法治理念融入到外国法与比较法的研究与教学中,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展望未来,研究会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创新党建活动形式,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推动学术研究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为推动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来源:上海市法学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