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堪忧:虽千万人吾“往”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0 08:12 1

摘要:雷军佩戴"虽千万人吾往矣"胸贴亮相的争议,本质上是企业危机公关中符号运用失当的典型案例。这场舆论风波背后,折射出公众情绪与企业家形象建构之间的深层矛盾。

雷军佩戴"虽千万人吾往矣"胸贴亮相的争议,本质上是企业危机公关中符号运用失当的典型案例。这场舆论风波背后,折射出公众情绪与企业家形象建构之间的深层矛盾。

赶紧脱了吧,看着难受!

一、符号选择的语境错位

"虽千万人吾往矣"出自《孟子》,原指道义担当的勇气。但在小米SU7重大事故后,这个充满悲壮感的符号被公众解读出两层负面意味:

其一暗示企业将无视舆论压力强行推进,其二显示决策层尚未真正理解公众对安全问题的焦虑。事故已造成销量断崖式下跌35%、市值蒸发3600亿港元,此时更需要展现谦抑而非强势姿态。

二、危机公关的共情断裂

对比雷军4月1日首次回应时的"不会回避"承诺,此次亮相呈现明显的情绪断层。公众期待看到的是持续的安全承诺、透明的调查进展,而非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宣言。这种断裂放大了品牌与用户的信任裂痕,尤其在事故调查报告尚未公布的关键节点。

三、营销人设的反噬效应

大众多视角下的小米汽车

雷军苦心经营的"用户之友"形象在此次事件中遭遇反噬。过去十五年,他通过直播互动、校园奖学金等构建的"实在大哥"人设与当前表现形成戏剧化冲突。当用户期待看到创始人与受害者家属的深度共情时,过于强烈的个人意志展示反而削弱了品牌温度。

四、企业转型期的认知偏差

小米从3C领域跨界造车的战略转型,本质上是企业基因的重构。雷军过往在手机领域的成功经验,在汽车这种涉及生命安全的重资产行业并不完全适用。胸贴事件暴露了决策层对汽车产业特殊性的认知不足——这里需要的不是互联网式的张扬进取,而是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

这场争议的核心,是企业领袖在重大危机中如何平衡担当精神与谦卑姿态的命题。真正的"千万人往矣",应是直面问题的勇气而非对抗舆论的倔强。当三朵年轻生命在爆燃的SU7中凋零,所有营销话术都需让位于对生命的基本尊重。雷军若想重建信任,或许该重温自己说的那句话:"和用户做朋友"此刻的朋友最需要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安全回家的承诺。

来源:雪峰微生活

相关推荐